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周亞夫的駐軍沒有機會與匈奴騎兵交手。
漢軍的幾路援軍急馳前線。軍臣單於與他父親老上單於一樣,深知遊擊戰術才是對付漢帝國的法寶,來了一陣風,去了一陣風,讓漢軍防不勝防,又無法捕捉到其主力。漢軍一旦大軍出動,對不起,我就不陪你玩了,拜拜!
匈奴騎兵又一溜煙跑了。
這次漢匈衝突,雖然沒有取得什麼戰果,但劉恆卻得到意外的收穫,慧眼識英雄,認定周亞夫必定會成為穩定大漢帝國的中流砥柱。
周亞夫被提拔為中尉。
半年後,劉恆病逝。劉恆在位二十餘年,致力於與匈奴的和平,但命運弄人,居然數次遭匈奴入侵,雖然從規模和時間上看,對漢帝國的穩定並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卻始終是劉恆的一塊心結。
劉恆臨終前對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說:&ldo;國家日後若有危急之事,周亞夫是可用之人,盡可讓他掌兵,不必多疑。切記切記。&rdo;
劉恆似乎預見到,多事之秋,即將到來。
後世將漢文帝、漢景帝時代稱為&ldo;文景之治&rdo;,其實景帝劉啟無論在人格修養還是政治才幹上,都無法與文帝劉恆相比,只是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勉強延續劉恆遺留的仁政傳統。劉啟上臺伊始,國內政局暗潮湧動,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封國政權,對中央政權虎視眈眈,隨時將掀起狂風駭浪,帝國的基柱能否屹立不倒?
在帝國政權一方,劉啟的智囊晁錯力主削藩,堅決抑制封國勢力的膨脹。中央與封國之間的矛盾在不斷地激化之中。
此背景下,劉啟重起和親之議。
景帝元年,劉啟派遣御史大夫陶青,與匈奴汗國接觸,謀求和親。
軍臣單於無端得到漢室美女以及大量的財寶禮物,心中當然欣喜,不過心高氣傲的軍臣單於,不斷地跟漢使討價還價,最後在景帝二年時,正式達成和親之議。
作為對漢帝國和親的回報,匈奴人在邊境的猖獗氣焰略有收斂,漢匈兩國進入一個短暫的相對平和的時期。
漢劉啟利用與匈奴的休戰時機,全力推行削藩政策,最終激起七國之亂。
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吳、楚、趙、膠西、膠東、甾川、濟南七個國家同時叛變起兵,多年不起兵戈的中原大地,一時間戰火熊熊燃燒。
漢景帝驚慌失措,亂了分寸。突然間他記直起了父親臨終前的遺言:&ldo;國家日後若有危急之事,周亞夫是可用之人,盡可讓他掌兵,不必多疑。&rdo;
周亞夫臨危受命,被景帝任命為太尉,掌管全國武裝力量。
此時周亞夫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叛軍的軍隊,在五十萬以上,光是七國之首的吳國,掌控的軍隊就達到三十萬之多。
更為嚴重的是,北方強大的匈奴也在密切關注中國的戰亂,叛亂的趙國派出使臣前往匈奴,請求軍臣單於出兵,介入中原戰事。老奸巨滑的軍臣單於不想貿然行事,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等到中國內戰消耗掉雙方的實力後,匈奴人就可以大舉南下,甚至入主中原!
周亞夫必須要最短的時間內結束這場叛變!
這場戰亂成就了周亞夫的一代名將的榮譽,他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徹底擊敗了七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吳楚聯軍,叛亂發生後七個月,最後一個叛亂的封國趙國被攻破,七國之亂徹底平息。
速決戰的勝利,使得北方的匈奴軍臣單於撈取漁翁之利的美夢破碎。
和親政策對匈奴從來不構成真正的約束。經過短暫的和平後,匈奴又開始躍躍欲試,好戰的天性使得邊境線又開始變得緊張。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匈奴入侵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