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現大洋,他活了這二十多歲了,哪裡一下子有過這麼多錢啊!
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許多奇絕之事,往往總是出乎平凡,生於平淡。一場看似毫無懸念的交易就此而成。此時,劉狗吃和塌鼻二誰也沒有想到,經他們之手走出老龍嶺的這具雙角“龍骨”,在不久之後,竟然使得中國,乃至世界的眾多研究古生物的學界精英為之驚喜萬分、激動不已!激動之餘,他們賦予它一個全新的名字,叫作“漳源大羚化石”。
無意之中,這具“雙角”龍骨成了一把金鑰匙,也成為一根導火索。從此之後,老龍嶺,甚至整個漳源縣,便因此而吸引了眾多的目光。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龍骨 第二章(1)
一
老龍圪塔和鳳凰圪嘴都是坐落在老龍嶺上的兩個小村落。
這是太行山上最典型的小山村,這樣的村子在太行山隨便哪個溝溝窪窪之中,或是坡嶺山巔,幾乎隨處可見。它們就像是生長在這千里山脈之中數不清的一叢樹木或是一塊山石、一抔黃土。在蒼茫的山嶺之中,在不盡的四季輪迴之中,它們實在是太普通、太普通了。但正是這些普通的風景,才裝點出太行山的美麗與雄渾。
其實,把老龍嶺或是鳳凰圪嘴這樣的村落呼之為村,並不是很恰當的,確切點說,它只是鄉野山嶺間人們一個賴以生存的定居點。因為無論是老龍圪塔還是鳳凰圪嘴,居住著的人家也就是個三二十戶、百十來口人,兩個村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三百來口。
從《漳源縣誌》“村制”一欄可知,在清時,這兩個村一直都是和老龍嶺下的張村編為一“約”的,統屬三十里之外的廟嶺鄉管轄。按當時鄉村中的保甲制而言,兩村不足六牌(十戶為一牌),鄉約和甲頭(十牌為一甲)都是由張村的人擔任的。到民國初年,廢鄉約制,全縣設三區,由區統轄聯合村(也稱主村);到了抗戰時,主村又改稱為編村。這時候,張村一直是主村和編村,而老龍嶺和鳳凰圪嘴也一直為張村的附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的村制裡,張村為廟嶺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而這兩個小村仍為張村行政村管轄下的兩個自然村。
也正因為張村和老龍嶺上的這兩個村有著這樣的歷史淵源,所以,在漳源縣裡,人們就都習慣於把張村和老龍圪塔、鳳凰圪嘴都稱之為老龍嶺了。
從地勢上看,整個老龍嶺分出兩道坡嶺,老龍圪塔位於東側,鳳凰圪嘴位於西側。這兩道坡嶺呈八字形橫陳南北,而在地處北端“龍首”和“鳳嘴”之間的老龍圪塔和鳳凰圪嘴兩村之間,僅隔著一道數丈之寬的小河溝。也不知道始於何年,兩村又被由小河溝最窄處建起的一道小石橋緊緊連線在了一起。兩村之近,徒步只在須臾之間,村人開玩笑說,鳳凰圪嘴的人家把米下進鍋裡,過老龍圪塔借個笊籬回來,還不誤吃小米撈飯。
若從嶺下的張村抬眼望去,整個老龍嶺就像是一條昂首擺尾的巨龍,沉穩而祥和。而“龍首”之上鬱鬱蔥蔥的老槐和那座關帝古廟,無疑又給這“龍”的雄姿平添了幾分躍躍欲動的神韻。
居於“龍首”之下的老龍圪塔村,正是由此而得名。
其實,老龍圪塔,乃至整個老龍嶺,都是由一整塊老黃土雨蝕風剝經久而成的。只是在剝蝕較為厲害的溝凹地帶,才裸露出了黃土之下的混合著的層層膠泥和黃沙。而與之遙遙相望的西側的鳳凰臺,則幾乎已全部蛻盡了身上豐厚的沉沉黃土,只剩下了壁立著的峻峭山崖,而且,又在山崖亂石間長出了一坡翠綠的松柏。令人稱奇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將山崖的北端雕琢成了一具生著細頸尖喙的鳳頭鶴首狀,並在其上面又長出了一些稀疏的榆和杏。風起處,樹影搖曳,由遠而望去,簡直就是一隻美麗的鳳凰在嫣然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