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劉阿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榮雨家位於河南中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與它附近的一條古街——古城,只隔了一條小河。這條小河上的橋據說是修於三國時期,歷經歲月滄桑,依然屹立不倒。這座橋不僅古老而且獨特,彷彿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那一年,榮雨和衛萍都只有七歲。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年無疑是童年記憶中最幸福的一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夠吃飽飯已經是一種奢望。而在這一年,他們終於可以不再忍受飢餓的折磨。
在榮家,榮雨是家中的長子,下面還有一個五歲的妹妹和一個三歲的弟弟。一家五口人過著平凡而又普通的農村生活。榮雨的父親在村裡的窯廠當燒窯師傅,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至少還能保證一家人不餓肚子。
衛萍在家裡同樣也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不過,她的父親是村裡的幹部,相對來說家庭條件要好一些。
這一年各生產隊都紛紛成立了公共食堂,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公共食堂的出現彷彿為他們勾勒出了一幅夢想家園的美好景象:吃飯不限量,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種類的菜品。在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只有“放開肚皮吃飯”,才能夠激發大家的幹勁,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
榮雨至今還記得那一天,他的詳叔帶領著一群人來到他家,將家裡所有做飯用的鍋碗瓢盆等工具全部收走。當時,村子裡的倉庫院子裡擺滿了桌椅板凳,孩子們興奮地在場院裡跑來跑去,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期待。此外,還有許多村民被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務——到村裡的公共食堂做飯。其中,前院的花嬸兒更是成為了食堂的大廚,負責烹飪美味可口的食物。就這樣,“吃食堂”的時代正式開啟。
這一天,陽光明媚,天空湛藍如寶石,微風輕拂著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榮雨站在家門口,看著詳叔和一群人走進院子。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似乎帶著一種使命感。
“榮雨啊,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拿出來吧,我們要去辦大事!”詳叔大聲說道。
榮雨有些疑惑,但還是照做了。他從廚房裡拿出了鍋、碗、瓢、盆等工具,交給了詳叔。詳叔接過這些東西后,笑著說:“以後我們就不用自己做飯了,都去公共食堂吃,這樣多方便啊!”
榮雨聽了,心中也湧起一股喜悅之情。他知道,公共食堂意味著大家可以一起吃飯,不再需要自己動手做飯。而且,還能吃到各種各樣的菜,這讓他感到非常興奮。
與此同時,村子裡的其他人家也都在忙碌著。有的人在收拾廚房,有的人則在整理餐具。大家都懷著期待的心情,準備迎接這個新的生活方式。
不久之後,村子裡的倉庫院子裡變得熱鬧非凡。桌椅板凳整齊地擺放在那裡,孩子們在場上歡快地奔跑著,笑聲迴盪在整個村莊。榮雨看到這一幕,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而在前院,花嬸正忙碌地準備飯菜。她熟練地切菜、炒菜,香氣撲鼻。榮雨聞到了香味,忍不住流口水。他想,花嬸兒一定是個好廚師,做出的飯菜肯定很好吃。
終於,公共食堂的第一頓飯準備好了。大家圍坐在桌子旁,開始享受這頓豐盛的美食。榮雨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裡,覺得味道鮮美極了。他不禁感嘆道:“真好吃啊!”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贊同,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天,氣氛十分融洽。榮雨覺得這種感覺真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樣坐在一起吃飯,分享彼此的快樂。
從此以後,榮雨每天都會去公共食堂吃飯。他:()平凡如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