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遛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世家能出仕入官,壟斷知識渠道,是基礎。也少不了嚴苛的教育手段,越大的世家,對於子弟的教育愈是嚴苛。這種環境下,為朝廷輸送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學識和禮儀俱佳的。
在培養子弟上,世家在一代又一代的總結中,有著非常成熟的手段。
士家以《周禮》傳世,所以《周禮》作為士家子弟的啟蒙之作,無可厚非,但除了《周禮》,其它常規的儒經,例如《春秋》、《左轉》、《易經》、《大學》等都有讀本,不過這些讀本大多都是自家註解為主。
各大世家讀本基本基礎的儒經都有,但各家的傳世之作不經相同,區別就在註解上。
士家《周禮》註解得到世人廣泛認同,那麼士家的《周禮》就是正統,世人以能學到士家《周禮》註解為榮。
同樣,袁氏《孟氏易》註解被視為正統,那麼袁氏的《孟氏易》就是傳世之作,一想起袁氏,就會想起袁氏的家傳《孟氏易》,想到袁氏以《孟氏易》作為晉升臺階,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
因此,世家子弟別家為師,拜的是師父的家傳註解和師父的人脈、名氣。
不過,你拜師了,你也不能把學習而來的東西隨便傳授他人。
比如,你拜了袁氏的大儒為師學習《孟氏易》,除了自己的兒子,是不可以傳給家族裡的其它人和自己的弟子,除非得到老師的同意之後。
這就是敝掃自珍,否者一傳十,十傳百,自家的家傳立世經書就不值錢了。
同樣,作為士燮的兒子,是可以學習劉陶的《左氏春秋》,但也僅有士燮自己的幾個兒子能學習,其它人學了,也不能作為自己的晉升臺階,不會被認可,你是偷學的,不被視為正統,還會被追究偷學的問題。
這是規矩,偷學是不會被允許的,是潛規則,大家都在遵守,你不遵守,大家都不帶你玩,你還怎麼出仕?
漢朝崇尚儒學,立世著名的儒經總共有十三部,《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孝經》《論語》《孟子》《爾雅》。
話說回來,士乾和士坤,家傳《周禮》早已學習完畢,現在正在學習其它儒經。
士乾正在學習《孝經》,士坤在學習《尚書》。稚奴學習完《周禮》後,依次也要學習《論語》、《易經》、《詩經》、《孟子》、《春秋左轉》等其它十二本經書。等到他全部學習完畢,差不多也到了十五六歲,理論上可以外出遊學,尋訪名師,繼續學習。
稚奴的父親士燮,就是走這個路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已經熟背十三部儒經,到潁川求學,得到大儒劉陶的青睞,進一步學習《左氏春秋》。各家子弟也差不多,拜在大儒門下,不僅能傳播自己的名氣,還能積累一大堆人脈。
再過幾十年,諸葛孔明就是拜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由司馬徽和同窗幫他鼓吹,喜得“臥龍”的稱謂,從而吸引了劉備的目光。
話說回來,這些對於稚奴還很遠,等到他需要接觸這些東西的時候,至少十五六後了,可以規劃拜師和出仕的路線。
士賜考教了士乾和士坤的課習後,點了點頭,肯定了他們這兩天的努力。然後就是稚奴了。
稚奴把《周禮》開篇背誦了一番,然後和昨天一樣把自己的理解說了一番。
士賜雖然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什麼,但是內心也是驚濤海浪,此子天賦異炳,和他老爹一樣,對於學習同樣輕車熟路,很多都能無師自通,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可以傾注心血培養。
自此,稚奴被士賜定下了基調,學業要再從嚴,要對得起稚奴的天賦。
一個月後,已經到了夏末,天氣越發清涼。
這一個月,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