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大清在發展 (第1/2頁)
不愛喝豆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誰也不知曉,那日在壽安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那日在壽安宮中當差的所有侍衛和宮女太監,除了了皇上與太后身邊的心腹之外,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有傳言說是他們聽到了最為緊要的秘密,所以被皇上給秘密處死了,但是知曉其中一二的人對此嗤之以鼻。
皇上身邊的侍衛可都是大家子弟,就算是皇上想要將人都給處死那也要找一個好理由,不可能半點訊息都沒有傳出來,但皇上身邊的御前侍衛家中並沒有來尋人,所以這件事也就漸漸地銷聲匿跡。
不過這些人的確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只是偶爾有傳言說是他們被皇上秘密派往深山老林中進行秘密訓練。還有人說見到了某某地方的農戶與從前見到的某位大家子弟很像,但因為是在小鄉鎮中出現的,人們也只是偶有聽聞,只當作笑談並不在意。
直到乾隆五年,京城中突然多出來一個大型商鋪,它佔據著京城西市東市中最好的位置,裡面的賣的東西也是那些舶來品,可價格和成色比從前的那些舶來品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同樣大的梳妝鏡,那些從廣州運過來的需要二兩銀子才能擁有一個,而這個店鋪中只賣半兩銀子一個。這樣的價錢,便是京城中那些家中稍微有些銀錢的小康人家都能買得起,更有甚者一些平民家中要出嫁女兒的,咬咬牙也是會買一塊當做孩子的嫁妝,有牌面的很。
如此一來,那家商鋪就賺得盆滿缽滿,更別提裡面還有些叫做香水的東西,更是成為了京城中貴族女子的心頭好,不菲的價錢,便是那些達官顯貴都羨慕的流口水。
不是沒有人去那家行鋪找麻煩,只是去找麻煩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去不返,眾人便知曉這家店鋪的背景極深,輕易招惹不得。
有些門路廣的潑皮們卻是知道這個店鋪乃是當今的親弟弟和親王每個月都要到這家店鋪中一次,這樣的身份背景,去鬧事的人怎麼可能還會有命。
與此同時,朝堂上皇帝突然成立了一個負責研究農業的院所,竟然還不歸戶部管理,屬於直轄于軍機處,只聽命於皇帝的旨意,旁人哪怕是戶部尚書這樣的官職也輕易不能插手。
這叫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們不停地上奏摺想要皇帝收回成命,生怕皇帝回將自己手中的權利漸漸吞噬,最終成為一個擺設。
可清朝的皇帝權利本就大的沒邊,即便那些朝堂上許多人反對,但還是沒有改變皇上的決心,並且因為戶部不願意拿出銀錢來成立這個部門,皇帝一氣之下直接將這個涉農司歸到了內務府,這下是徹底於朝堂不沾邊了,叫那些朝臣們想要藉此機會試探皇上底線很是被動。
而那些善於政治手段的老臣們想要集結部分達官顯貴達成架空皇帝的目的,卻被一一拒絕,而一些從前在皇上身邊消失的御前侍衛卻是搖身一變,成為了涉農司裡面的主事、研究員,並且在第二年就拿出來了幾項成果。
從前在南方那邊連最為窮苦之人都不願意栽種的土豆地瓜都被擺到了明面上,並且聽這些涉農司裡面的主事們說,這些作物的產量可以高達八百斤一畝!
八百斤啊!即便這些地瓜土豆比不上水稻小麥,可單單是填飽肚子這一項就能名垂千古,造福蒼生了。
但有些人卻嗤之以鼻,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土地,若是小麥水稻不值錢了,那他們如何憑藉手中的土地成為那些窮苦人的祖宗,因此他們極力的阻止土豆地瓜的推廣,卻被皇上一一給否決,並且還被皇上找到了自己家族中的把柄,逼的那些反對之人不是告老還鄉,便是以死謝罪。
畢竟,先帝留下來的粘杆處也不是吃素的,在皇上的發展之下,可以說是與明朝時期的東廠有的一拼,檢查百官掌握的證據可以堆滿一整個屋子,端的就是誰犯事誰就會被打倒。
不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