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吳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執信一死,蔣介石在孫中山的心目中就更顯得重要了。孫中山在給蔣介石的信中曾誇獎他:&ldo;計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唯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又過之&rdo;。
可惜,儘管孫中山從此對蔣介石倚如股肱,但蔣介石在粵軍及陳炯明心目中的地位卻不容樂觀。陳炯明在辛亥革命時曾發動惠州起義,任過廣東都督和廣東省長,稱得上是&ldo;廣東王&rdo;。他經營的粵軍一向被他自視為&ldo;親軍&rdo;,蔣介石以一個外省籍人士的身份擔任第二軍的參謀長,受到打擊排擠是情理中事。此外,陳炯明擁兵自重,雖然也加入了國民黨,卻並不是孫中山的信徒。對於孫中山的一些革命行動和方針大計,陳炯明一直是表面上尊從,暗中卻處處掣肘,製造障礙。
應當說蔣介石對陳炯明的居心叵測是早有警覺的。當然,這並不是說他比孫中山先生英明。從當時的實際環境來看,孫中山處於革命領袖的地位,以陳炯明那樣的身份,他不可能在孫中山面前過早暴露自己的狼子野心;而蔣介石是陳炯明的部下,身處粵軍將領之中,陳炯明對他的壓制、粵軍部將們對他的排擠,他是身受心知體會頗深的。蔣介石畢竟同陳炯明共事多年,陳炯明的性格、思想,在孫中山面前可以偽裝,在一個普通的下級將領面前卻無須裝假。所以蔣介石對陳炯明的警覺其來有漸,而且多是&ldo;感覺&rdo;而非理性思考的結果。從這種&ldo;感覺&rdo;出發,蔣介石認為陳炯明&ldo;外寬內忌、難以共事&rdo;。1921年3月5日,蔣介石在寫給孫中山的一封信中曾尖銳地指出:&ldo;若望其(指陳炯明)見危受命,尊黨攘敵,則非其人&rdo;。並據此建議:&ldo;請先生善誘之而已&rdo;。
蔣介石的話沒有說錯,但他沒料到的是,陳炯明居然這麼快就對革命黨和革命的事業下了黑手。1922年3月21日,時任粵軍參謀長的鄧鏗被陳炯明主使刺客暗殺。蔣介石到這時才真正警覺起來,他在孫中山為商議北伐而召開的桂林軍事會議上,堅決主張先出兵討伐陳炯明,然後再興師北伐。可惜孫中山仍對陳炯明心存幻想,沒有採納蔣介石的建議。
蔣介石見自己的意見被否決,大感失望。他一怒之下,於4月下旬辭去第二軍參謀長的職務。並且不顧孫中山的極力挽留,於辭職當晚便打點行裝,登上了廣州開往上海的輪船。
蔣介石不樂地返回溪口家鄉,卻仍然惦記著廣州的危局,他曾給粵軍第二軍軍長許崇智寫了一封信,反覆強調必須&ldo;先代陳炯明,再議北伐&rdo;,否則猶豫不決,遷延隱忍,必致有束手無策,噬臍莫及,不可挽救一日。惟願吾言之不中耳。&rdo;
該著蔣介石露一回臉。陳炯明必叛的預言,不但被蔣介石&ldo;不幸而言中&rdo;,而且&ldo;言&rdo;得非常及時。他的信是6月1日寫給許崇智的,第二天,也即1922年6月2日,孫中山從北伐前線韶關返回廣州,立即就發現陳炯明的部隊有&ldo;異動&rdo;跡象。
這一回,孫中山終於警覺起來,他當天便給蔣介石發去電報:
&ldo;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速助我,千鈞一髮,有船即來,至盼。&rdo;
孫中山醒悟得太遲了。
早在西征時,陳炯明在擊潰桂系軍隊的戰鬥中不失時機地擴充自己的部隊,並且對孫中山繼續西征桂系的命令故意拖延不理。當時,蔣介石就提醒過孫中山,孫中山未予理會。時隔一年,鄧鏗被害,蔣介石力主東徵討伐陳炯明,孫中山仍未採納他的意見。直到6月16日,風雲突變。陳炯明悍然炮擊總統府,撕下偽裝,公開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