訁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可以說,只有做到針下得氣了,才算得上是個合格的針灸醫師。
陸九狂喜不已。
基礎針刺的知識已經讓他受益匪淺了,現在居然直接讓他有了針下得氣的能力。
逆天!
這個系統太bug了。
有了它,自己何愁成不了國醫大師?
穩了!
接下來只需要一門心思地治好患者,其他的便無需再考慮了。
按捺住心裡的喜悅,陸九從抽屜裡取出一盒毫針,這是他為了練習針刺而買的,本來還以為第一天坐診沒有時間練習,結果倒是他想多了。
拆開包裝,取出一根毫針,陸九便直接在自己的合谷穴下了一針。
幾乎是一瞬間的工夫,陸九就看到自己合谷穴那一圈面板慢慢泛紅,一開始是淡淡的那種紅,後來顏色就趨近於粉紅,到這個時候顏色就不會再變化了。
果然,獲得技能之後,陸九在針下得氣這方面比以前熟練太多了,幾乎達到了信手拈來的地步。
在陸九這個年紀,如果不是針刺專精的中醫,是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的。
要是再加上陸九在經方上的成績,整個華夏怕是都難找出幾個像他這樣既懂經方又能玩針灸的年輕中醫。
這也是因為如今的教學模式是採用的分科式教育,先學基礎再分科,學藥的學藥,學經方的學經方,學針灸的就學針灸。
大學裡很多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基本上畢業了都不怎麼會看病,他們大多也都是去藥企上班,進醫院的話也基本上是考跟自己專業相關的編制。
而學經方的學生,基本上對藥的瞭解也並不深刻,大多數知識都是來自於教科書,像上山採藥識藥等等,也從未涉獵過。
這就導致書上說這個藥是什麼性味,那麼它就是什麼性味,有什麼功能便是什麼功能。
殊不知這樣學出來,在臨床上是很難起到治療效果的。
就比如當歸這味藥,書上說它是補血活血的,可事實上,當歸的頭部是引血上行,有活血之能,當歸的身部是養血的,而當歸的尾部則是破血的。
如果一個患者需要活血,而伱在不知道當歸這味藥的情況時,用上了當歸的尾部,那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還會害的患者病情加重。
再比如生薑這味藥,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的一味藥,基本上炒菜都會用到它。
但做法不一樣,它的性味歸經也會不一樣,將其切成絲,入的是心經,切成塊則入的是肺經,而煨制便會入胃經。
中藥的變化就是如此的多樣以及……神奇!
它自帶一種地域節令,同樣的種子換個地方種植,其性味也會大相徑庭,無論它們的分子結構再怎麼相同,療效都不能同日而語。
也因此,懂藥不懂醫,或懂醫不懂藥,都是不可取的。
當然,民間不乏有像陸九這樣家傳的中醫,未必沒有幾個比得上他的。
畢竟“傳承”二字自古都是華夏之人最為看重的東西,有些時候甚至比生命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