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1/3頁)
王彬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學研究] 《往事何堪哀》作者:王彬彬【完結】
著名學者錢理群、朱學勤、丁東力薦。
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權利之爭,寸土必爭,不僅體現在政治上,在&ldo;革命樣板戲&rdo;中也有戲劇性的表現;費正清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和r特里爾的〈毛澤東傳〉中都認為鄧拓的雜文批評毛澤東,反對毛澤東,實際上,鄧拓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緊跟政治,緊跟中央;魯迅葬禮不是一個簡單的喪事活動,而是一場政治運動;胡適和胡風在五十年代戲劇性地被批為國民黨的&ldo;走狗&rdo;和爪牙;本分的朱自清被一隻&ldo;看不見的手&rdo;推到了反美的第一線;瞿秋白和陳獨秀是革命的先驅,但他們對革命的反思和批判也最甚。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ot;革命樣板戲&ot;中的地下工作與武裝鬥爭
1974年第1期的《紅旗》雜誌上,發表了初瀾的《中國革命歷史的壯麗畫卷‐‐談革命樣板戲的成就和意義》一文。這是對所謂&ldo;革命樣板戲&rdo;的&ldo;成就和意義&rdo;進行整體性的總結和評價的文章。文章著意強調了&ldo;樣板戲&rdo;對&ldo;武裝鬥爭&rdo;的表現:&ldo;反映民主革命時期鬥爭生活的作品,深刻地表現了毛主席關於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思想,關於依靠群眾的思想,關於黨指揮槍的思想,以及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策略。無論是《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戰》,都形象地表明瞭被壓迫人民要翻身解放,必須用革命的武裝消滅反革命的武裝,而&l;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r;。(按:此語為&ldo;毛主席語錄&rdo;,原文為黑體字。&ldo;文革&rdo;時期,幾乎不引用&ldo;毛主席語錄&rdo;便不成其為文章,而引用時必用黑體字突出,且往往只加引號而並不說明出處,大概因大家耳熟能詳,無須說明。)即使是有一定篇幅描寫地下鬥爭的作品,也是突出武裝鬥爭的作用。《紅燈記》把李玉和的地下鬥爭放置在抗日戰爭時期風起雲湧武裝鬥爭的廣闊背景下刻畫,正確體現了地下鬥爭是對黨的武裝鬥爭有力配合的偉大思想。《沙家浜》突出了人民軍隊的作用,結尾正面打進去,點出了武裝鬥爭的主題------正如工農兵群眾一致稱讚的:革命樣板戲是我們學習黨史、軍史、革命史的形象化教材,是我們進行路線教育的形象化教材。&rdo;
初瀾是在江青、姚文元直接策劃下成立於1973年的&ldo;文藝評論&rdo;寫作班子,是&ldo;四人幫&rdo;的重要輿論工具。從1974年到1976年,發表了一系列為&ldo;四人幫&rdo;搖旗吶喊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權威性。這篇《中國革命歷史的壯麗畫卷》,似乎是初瀾最初的亮相。一出場就大力歌頌&ldo;革命樣板戲&rdo;自在情理之中,但在歌頌&ldo;樣板戲&rdo;時著意強調對&ldo;武裝鬥爭&rdo;的&ldo;突出&rdo;,並且舉《紅燈記》和《沙家浜》為例,就有一番幕後的故事了。
在中共1949以前的&ldo;革命史&rdo;上,有著&ldo;地下工作&rdo;和&ldo;武裝鬥爭&rdo;兩條戰線。劉少奇曾長期擔任&ldo;地下工作&rdo;的領導,而毛澤東則一直投身於&ldo;武裝鬥爭&rdo;。取材於所謂&ldo;民主革命時期鬥爭生活&rdo;和&ldo;樣板戲&rdo;,大都是一開始就正面表現&ldo;武裝鬥爭&rdo;的,只有《紅燈記》和《沙家浜》原本是正面反映&ldo;地下工作&rdo;而後來改成對&ldo;武裝鬥爭&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