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
霍斐然著 《黃帝陰符經》原文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也;萬物,人之盜也;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蔽,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霍斐然釋秘 《黃帝陰符經》歷來有多種版本,原文也不盡同。注家又各有其說。大多斷章取義,隨文敷衍,沒有中心,不明主題,不能全文貫通,每以空洞雜湊為說,讀之使人茫然,如入五里霧中。遂至有指為&ldo;妖妄怪誕&rdo;之書者。餘也不敏,矢志揭其秘,經過三十年之研究與探索,並先後得到忠縣張義尚大師、古文獻研究室韓仲民先生、南京大學盧央教授等的支援與鼓勵,謹撰此文,以揭千古之秘,以證經文之實,不敢與古今注家苟同。 謹用山西省博物館碑林所陳列的大宋乾德四年,郭忠恕三體(篆隸楷)書《黃帝陰符經》碑拓片為藍本(《六一題跋》有記載)。至於《黃帝陰符經》的歷史考據、學術價值等等有不少專題評述的文章。如齊魯書社一九八四年版《中國古代佚名哲學名著評述》第二卷,李養正撰《陰符經》一文,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ldo;試論《陰符經》及其唯物主義思想&rdo;一文。以及一九九二年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的王毅、盛瑞裕合編的《黃帝陰符經全書》鉅著,多達438頁,蒐集資料豐富,有其詳細的論述,恕不贅及,謹從經文內容結構中具體揭秘,並非標新立異以自成一家之言,實因見其原意如此,而不敢藏拙。 《黃帝陰符經》書名解 《黃帝陰符經》歷稱黃帝撰,故名《黃帝陰符經》。雖非黃帝撰,頗可為黃老學派內容的標誌。其主要內容意義集中反映在&ldo;陰符&rdo;二字之中。 《陰符經》即是元始的《遁甲經》。何以故?按《遁甲符應經總序》&ldo;古法,遁者隱也,幽隱之道;甲者儀也,謂六甲六儀,在有直符,天之貴神也;常隱於六戊之下,蓋用兵機,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為名。&rdo;由此可知,陰者隱也即遁也;符者直符,直符即指六甲也;六甲常隱遊於六儀之下,故名曰:&ldo;遁甲&rdo;。所以說《陰符經》即《遁甲經》之秘,不只是書名能符其義,還可以從具體經文中系統證實,絕非牽強附會,更非偶合可能。 遁甲數術,其源也古,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完善,總結提高。其名稱必隨時變革,這是事理發展的必然規律。遁甲之術也不可能例外。其創作時期雖不一定真如各書所說,出自軒轅黃帝戰蚩尤之時,當在八卦甲子發明以後。這是可以從其學說內容結構推證的。大約周秦時名&ldo;陰符&rdo;,漢魏時名&ldo;六甲&rdo;,晉唐宋元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