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流行過程發展的某些規律性 (第2/2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夏季減緩或平息。
另外,高溫、潮溼季節利於細菌生長,多雨和洪水氾濫使土壤中的細菌芽胞隨之散播,因而某些細菌性傳染病如炭和沙門菌病的發生可能增多。
2.季節對(活的)傳播媒介的影響
夏秋炎熱季節,蠅、蚊、虻類等吸血昆蟲大量孳生,活動猖獗,凡是能由它們傳播的疾病都較易發生,如豬丹毒、流行性乙型腦炎、馬傳染性貧血等。
3.季節對動物活動和抵抗力的影響
冬季舍飼期間,動物聚集擁擠,接觸機會增多,如舍內溫度降低,光照不足,溼度增高,通風不良,常易發生由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
季節變化也帶來了飼料的變化,例如冬季青飼料和營養缺乏,對動物抵抗力有一定影響,容易誘發條件性傳染病。
尤其在寒冬或初春,容易發生某些消化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口蹄疫、豬流行性腹瀉和犢牛,羔羊痢疾等。
自然狀態下某些動物傳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熱等,經過一定的間隔時期(常以數年計),還可再度流行,這種現象稱為動物傳染病的週期性。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易感動物除發病死亡或淘汰以外,其餘由於康復或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力,因而使流行逐漸停息。
但是經過一定時間後,由於免疫力逐漸消失,或新的一代出生,或引進外來的易感動物,使動物群體易感性再度增高,結果可能重新暴發流行。
在牛、馬等大動物群體中每年更新的數量不大,多年以後易感動物的比例逐漸增大,疾病才能再度流行,因此週期性比較明顯。
豬和家禽等動物每年更新或流動的數目很大,疾病可以每年流行,週期性一般並不明顯。
動物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季節性和週期性,並非不可改變的。
只要加強調查研究,掌握它們的特性和規律,採取適當措施加強防疫衛生、消毒、殺蟲等工作,改善飼養管理,增強機體抵抗力,有計劃地做好預防接種等,無論是哪種流行形式都可以得到控制。
例如,由於目前普遍實行免疫接種,原來自然狀態某些傳染病季節性和週期性特別明顯的現象已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