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獸共患傳染病 狂犬病 (第1/3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狂犬病
(Rabies,RAb)
一、概述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瘋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引發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的感染,導致急性、漸進性、不可逆致死性腦脊髓炎,臨床特徵是神經興奮和意識障礙,繼之區域性或全身麻痺而死亡。
臨床表現為恐水、怕風、流涎、狂躁、嚥肌痙攣和進行性麻痺。
特點是潛伏期長,病死率幾乎100%,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二、病原學
狂犬病病毒,屬彈狀病毒科。
病毒外形呈彈狀,一端鈍圓,一端平凹,有囊膜。
從患者和病獸體內所分離的病毒,稱自然毒或街毒(streetvirus),其特點是毒力強,但經多次透過兔腦後成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製作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線、甲醛、50%~70%乙醇、昇汞(氯化汞)和季胺類化合物 (新潔爾滅)等滅活。
其懸液經56c 30~60分鐘或100c 2分鐘即失去活力,對酚有高度抵抗力。
在冰凍乾燥下可儲存數年。
·RAbV增殖週期
病毒糖蛋白G透過結合宿主細胞表面受體透過網格蛋白(clathrin)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
↓
透過內吞體膜與病毒包膜的融合,病毒的RNp釋放入細胞質。
↓
透過順序轉錄,病毒mRNA進加帽和加多聚A尾(腺苔)。
↓
推測在N蛋白累積到一定濃度後開始轉入複製階段,互補基因組和病毒基因組被合成。
↓
病毒合成的糖蛋白透過內質網-高爾基體轉運系統(EScRt)轉運到細胞膜,新合成的RNp和基質蛋白結合糖蛋白進行出芽。
三、流行病學
傳染源:
病犬,其次為貓,野生動物如狼、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
動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
隱性感染(無症狀帶毒)的犬、貓等獸類。
1258只健康犬腦帶毒陽性率為17.73%。
909例狂犬病死亡者生前被外觀健康犬咬傷致死17.82%。
29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10例是被無症狀犬咬
傷後發病死亡的。
傳播途徑:損傷的面板,粘膜
傳播方式:
城市型,由未經免疫的犬、貓傳播;
森林型乃由臭鼬、狐狸、浣熊、狼及蝙蝠引起。
易感人群: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
影響發病的因素:
1、咬傷部位:頭、面、頸、手指等處
2、創傷程度:創口深而大
3、區域性處理情況:迅速徹底清洗
4、注射疫苗情況:及時、全程、足量注射
四、臨床症狀
?人臨床症狀
人:潛伏期長短不一,短的10日,長的達10餘年,多數1~3個月。
典型病例臨床表現分為三期:
前驅期、興奮期、麻痺期
1、前驅期:低熱、倦怠、乏力、頭痛、煩躁、恐懼、噁心、周身不適,對痛、聲、風、光等刺激開始敏感,並有咽喉緊縮感。持續1~4日
2、興奮期:興奮性增高,極度恐懼,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礙、幻覺持續1~3日
3、麻痺期: 弛緩性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