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3/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亦即第五版第581頁,理性忽然一下子又是一切有意行動的經常條件。在第614頁,亦即第五版第642頁,理性'之為物又'在於我們能夠為我們的主張提出理由,而在第643—644頁,亦即第五版的第671—672頁,卻又在於理性將悟性的概念統一為觀念,猶如悟性統一客體的雜多性為概念一樣。在第646頁,亦即第五版的第674頁,理性又不是別的,而是從一般引伸特殊的能力。
悟性也是同樣一再重新加以解釋的;在《純粹理性批判》就有七處'不同的解釋':在第51頁,亦即第五版第75頁,悟性是產生表象的能力,在第69頁,亦即第五版第94頁,是判斷的能力,亦即思維的能力,亦即以概念來認識的能力。在第五版第137頁悟性一般的又是各種認識的能力,而在第132頁,亦即第五版第171頁,則是'認識'規律的能力。但在第158頁,亦即第五版第197頁,卻又說:“悟性不僅是'認識'規律的能力,而且是基本定理的源泉,一切都按這些基本定理而在規律之下”;然而,如上所說,悟性卻仍然被置於和理性相對立的地位,因為'他說'後者是唯一'認識'原理的能力。在第160頁,亦即第五版第199頁,悟性是'構成' 概念的能力,在第302頁,亦即第五版第359頁,卻'又'是憑藉著規律而統一現象的能力。
對於這兩種認識能力我曾提出過固定不移的,界限分明的,確定的,簡潔的,和一切民族一切時代的語言習慣經常相符的解釋。對於'上述'這種'儘管來自康德的'確實混亂而無根據的說法我沒有必要為我的解釋進行辯護。我引證這些不過是當作我責備康德在追求他那勻整的、邏輯的體系時,沒有充分考慮由他如此這般處理了的物件'這一事'的證據罷了。
如我在前面已說過的,假如康德認真地檢查了兩種如此不同的認識能力——其中之一又是人類的特異之處——究竟在什麼程度能讓人認識,按一切民族和所有哲學家的語言習慣,理性和悟性又作何解釋;那麼,他也決不至於除了經院派在完全另一意義之下使用過的理論智力和實踐智力之外並無其他所本,就把理性歧分為理論的和實踐的兩種,並以後者為德行的源泉。與此相同,康德在周詳地區分悟性的概念(按他的說法,一部分是他的範疇,一部分是所有的共同概念)和理性的概念(即他所謂'理性的'觀念)而使兩者成為他那哲學的材料之前——他的哲學絕大部分也只是討論所有這些概念的有效、應用和起源而已——;我說他在此以前真也應該檢討一下一個概念根本是什麼。可是這麼必要的檢討也可惜全未實現過,這就大有助於混淆直觀的和抽象的認識,'使這種混淆'無法挽救。這一點我不久就要加以證明。——同樣,他以缺乏充分的思考而忽略了:什麼是直觀?什麼是反省的思維?什麼是概念?什麼是理性?什麼是悟性?這些問題;而這又使他忽略了下列同等必要而不可迴避的檢討,亦即我認為與表象有別的那物件應該如何稱呼?什麼是實際存在?什麼是客體?什麼是主體?什麼是真理、假象、謬誤?——但是他並不思考,也不瞻前顧後,就追求他那邏輯的格式和他的勻整性了。'依他說來,'那份判斷'分類'表應該就是,必然就是達到一切智慧的鑰匙了。
前面我已羅列了那麼幾點作為康德的主要功績,即是說他曾將現象從自在之物區別開來,曾宣稱這整個可見的世界為現象,因而也否認了現象的規律在現象之外還有任何效力。然而總有些奇怪,他不從“無一客體無主體”這個簡單的,就在手邊的,不可否認的真理去引伸現象的那種只是相對的存在;其實這樣引伸,就已可壓根兒指出客體由於它始終總只是存在於對主體的相關中,是有賴於主體的,是以主體為前提的,從而只是現象,而現象不是自在地,不是無條件地存在著的。康德對於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