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就在這時,真相大白了。有旅客終於知道,並不是什麼編號弄錯了,而是某省副省長率團優先登機,優先坐了前面的座位。許是這位官員公務繁忙,臨時訂票,沒能趕上有頭等艙的飛機,又沒能買著前排的機票,於是只好委屈人民群眾了。人民航空還得背黑鍋,承認自己工作失誤。望著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的首長車隊,旅客們為自己被愚弄而惱怒,但他們也只能罵幾句粗話而已,首長是聽不到了。旅客們還在公共車或計程車上顛簸,首長只怕早已踩在紅地毯上了。首長只聽得見歡迎歡迎之類的話。一位旅客憤然道:好大的官啊!不就是個副省長嗎?!其實這才是新聞。一個副省長登機,就能使飛機正常的秩序受到破壞,更大的官上來了怎麼辦呢?當然,這樣的新聞也是沒法出籠的。我猜想,哪怕這位副省長是去這座濱海城市觀光,當地媒體只怕也得煞有介事,說成是工作考察。
我注意到還有個新聞製作法用得較多,就是淡化邏輯法。淡化邏輯本來是兒童文學創作的手法,卻讓新聞記者們演繹得爐火純青。前兩年搞“三講”,連篇累牘的新聞是,某地過去由於工作作風存在一定偏差,幹部下基層調查研究少了,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自從開展“三講”以來,組織多少多少幹部深入農村,瞭解到了什麼什麼問題,於是切實採取措施,使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群眾高興地說,“三講”就是好!過了一年,又開始搞“三個代表”教育,又是連篇累牘的新聞,某地過去由於工作作風存在一定偏差,幹部下基層調查研究少了,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自從開展“三個代表”教育以來,組織多少多少幹部深入農村,瞭解到了什麼什麼問題,於是切實採取措施,使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群眾高興地說,“三個代表”就是好!這就怪了,這些問題不早在“三講”時就解決了的嗎?怎麼又冒出來了?兩個新聞哪個真實?“三個代表”的新聞不是否定了“三講”的光輝成就嗎?原來,新聞是不能用正常邏輯去推理的。往前推十年,那會兒搞“社教”,新聞模式也是如此。再往前推二十年、三十年,比方說各種運動中,同樣是這種新聞模式。但願“抓革命,促生產”的偽邏輯不要再延續下去。
假戲真做法,也是新聞製作的重要決竅。早些年在電視裡看到一條新聞,國家某部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萬名京官雲集北京火車站,部長親自到車站送行,並發表重要講話。聲勢之浩大可想而知。是否真有萬名幹部下去,倒也未必。中國自古用兵之道都是號稱兵力比實際兵力要多些。但我當時的疑問卻是:北京開往全國各地的火車是否能同時發車?過了不久,又看到了這條新聞的“續集”:從全國各地調研歸來的京官們又云集北京火車站,受到部長的親自歡迎。這又怪了:誰有這麼大的排程能力,能讓萬名京官同一天到達北京火車站?如果這位部長真有如此才幹,他應出任國防部長。機緣巧合,我後來偶然認識了這個部裡的某幹部,說起這事,才知荒唐復荒唐。部長為了湊個電視新聞,強令下去調研的全體幹部同一天出發,同一天回京。可是要做到這一點,目前是沒有這種技術可能的,於是大家只好先到火車站接受送行,再分頭等候火車。回京也是如此,大家必須趕在部長親自迎接的那個黃道吉日之前到達北京,再背上行裝去火車站列隊,接受歡迎。幹部們的確是下基層了,可是弄出這樣的新聞,就假了。
同假戲真做異曲同工的是真戲假做,這也是新聞製作的常見法門。有回,電視新聞播出這樣的鏡頭:一個小孩不慎跌進水井裡,警察聞聲趕到,將小孩從井裡吊了上來。小孩嚇得慘叫,被救小孩的父母作揖跪頭,感謝警察同志的救命之恩。可是,我看了這條新聞,卻怎麼也感動不起來。我在琢磨這條新聞的製作過程。一種設想是:有人見小孩跌進水井裡了,馬上拔打110。警察趕到了,卻見新聞記者沒有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