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經過幾天的議定,八大臣終於在幾方面的壓力下向太后作出讓步,各種章疏呈太后覽閱;諭旨必須經太后過目後方可鈐印生效;對於高階官員的任命,由大臣提名,太后最終裁定;任用一般官員,先提幾名候選人,透過制簽的方法確定人選,最後也要由太后批准任命。
&ldo;制簽&rdo;是大清朝任命官員的一種方法。先由軍機處把所提拔官員的名字寫在簽上並糊上紙放在皇上面前。兩宮太后坐在幼皇旁邊監督,待皇帝從中抽籤,先抽中的為正職,後抽中的為副職。然後再由各部抽籤確定任職的省份,最後佈告公眾。
在內廷與後宮的權力爭鬥中,兩宮太后先勝了一著棋,但她們也明白,更大的較量正等著他們呢?
同治皇帝--一、垂簾爭訟
一、垂簾爭訟
安得海逃出熱河,給恭親王送去密旨。
那拉氏抄起案上的茶杯向肅順擲去。
劉二壽向崔總管詢問道:&ldo;皇上的傳國玉寶丟失了沒有?&rdo;
肅順心一橫說道:&ldo;圍攻兩宮太后,把持淳淳,號令天下。&rdo;
恭親王府
奕接到從熱河快馬傳來的諭旨如雷擊頂,他也曾估計到皇上不久將會辭世,但沒有想到竟會如此之快,怎麼不吃驚呢?
哀號之後捧讀諭旨,只是上面寫道:
著派睿親王仁壽、豫親王義道、恭親王奕、醇親王奕渙、大學士周祖培、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尚書全慶、陳孚恩、綿森、侍郎杜翰恭理喪儀。陳孚恩接奉此旨,即星速前來行宮。豫親王義道、恭親王奕、周祖培、全慶著在京辦理一切事宜,無庸前赴行宮。欽此。
奕看罷諭旨是怒從心起,他知道這是肅順等人自作主張故意這樣安排的。從諭旨上看也把奕列為鹹豐皇上治喪委員會名單之中,但只讓他留在京中辦理治喪事宜,不準許他赴熱河行宮。從大道理上講,令奕留在京城守京似乎是特看重他,才把此重任交給他,而實際是不顧奕與皇上的手足之情,將奕排擠在熱河之外,免於參加兩宮太后和八大臣的權力之爭。這是一箭雙鵰,既可切割太后與奕等人的合作,又可斷去奕接近內廷大權的可能,為將來進一步奪取奕的大權作下佈署。相反,肅順等人卻把他們的同黨、京中的內線陳孚恩調往熱河,瞭解奕這一段時間在京城的所作所為。
奕又氣又恨,如熱鍋上的螞蟻,他急於瞭解熱河的形勢卻又不敢擅自離京前往。他摸不清熱河的具體情況,害怕自己輕身前去是自投羅網。
現在可不同上次去熱河,不僅引起了肅順等人的密切關注,何況肅順等人早有害他之心。也許這份諭旨就是肅順故意設的一個圈套,逾旨上不准他赴熱河拜謁梓宮,而他倘若像上次一樣仍然抗旨前往,肅順就可冠冕堂皇地將他拘捕查辦。因為皇上已死,幼皇即位無法獨立執政,肅順等人把持朝政怎會放過他呢?
奕又耐著性子等了幾天,希望奕或懿貴妃等人能夠送來送來訊息,瞭解到局勢的大致情況再作進一步決定。
但奕知道,即使熱河沒有訊息也不能等待,坐著等待肅順等人回京抓住自己的過錯將已治罪,必須聯合京中同僚和王公大臣們組成自己的京中實力,以便發生不臆之變時也好有個幫手。
奕以京師治喪為名,把留守京師的王公大臣們全都請來。奕把熱河所發的諭旨給眾人看,故意傳出肅順等人阻撓留京人員赴熱河拜謁梓宮的訊息,激起眾人對熱河權臣的不滿。
果不出所料,桂良、文祥、周祖培、賈幀、趙光、沈兆霖等人一聽肅順等人不準許他們赴熱河行宮,都極為不滿,紛紛聚在一起抨擊八個顧命大臣,並且為奕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