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儲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60年夏季,蘇聯專家駐我國國防部首席顧問巴托夫大將剛從莫斯科來到北京就乘專機來到了戈壁灘,名為看望專家,實為秘密佈置撤離。在歡迎的宴會上,這個外號叫&ldo;黑泥巴&rdo;的大將突然指著謝列莫夫斯基宣佈:&ldo;他,明天就要回國了!&rdo;
謝列莫夫斯基和孫繼先都怔住了。這個決定太突然了。孫繼先起身對巴托夫說:&ldo;大將同志,我們這裡工作剛開始,還沒有履行完合同,謝列莫夫斯基上校怎麼能中途就走?&rdo;
&ldo;黑泥巴&rdo;說:&ldo;這是上級的決定!&rdo;……
當天晚上12點鐘,謝列莫夫斯基來到了孫繼先的宿舍,對他說:&ldo;發給你們的材料都不能用,管用的都在我的筆記本上。隔幾天,蘇聯的專家都要撤走,各自的筆記本也會統統帶走的。你們趕緊連夜拍下筆記本內的內容,不必挑選,全拍下來。&rdo;
孫繼先感激地握著他的手,說出了兩個字:&ldo;同志。&rdo;
謝列莫夫斯基囑咐:&ldo;今晚我來這裡,對誰都不要說,包括慄政委、李副司令員都不要說。&rdo;
孫繼先立即調動所有能拍照的中國技術人員到工作間作好拍照準備,並嚴格保密。同時,與周總理接通電話,匯報了這一情況和安排。
總理指示:一定要把筆記本內容全部拍下來。照片拍完後,孫繼先又給總理回了個電話,總理在電話中連聲說:&ldo;好,好,好!你們做得很好,很及時!&rdo;
後來,孫繼先把從筆記本上拍下來的資料拿到&ldo;五院&rdo;,與五院研究的資料一對照,證明瞭謝列莫夫斯基的筆記本上的資料是完全正確的。應當說這位蘇聯專家組長為中國火箭實驗少走彎路,作出了重要貢獻,多少年後孫繼先說起他,還說那才叫國際主義戰士!
蘇聯專家撤走以後,柯瓦廖夫回過一封信,說他回國後,年齡尚輕,就提前退林,返回到自己的故鄉‐‐頓河旁的一個小村莊裡。但他對中國人民的情意仍深厚無比。他在信中說:&ldo;我們中蘇兩國之間有源遠流長的友誼,儘管天空出現了一團烏雲,我還是堅定地相信,烏雲一定會散去,這種不正常的狀態總會結束的……&rdo;
紅箭騰空
基地從開始組建那天起,孫繼先就同基地黨委的同志一起,本著&ldo;邊組建、邊建設、邊訓練&rdo;的方針,在北京的通縣、長辛店等地對試驗部隊進行技術培訓,基地的領導機關和各試驗部則由蘇聯專家負責講授實驗法。1960年初,基地接收工程設施後,開始對蘇制樣機、裝置進行安裝除錯、校正和組織合練。廣大科技人員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刻苦鑽研,初步掌握了裝置效能和試驗方法。
我國在東風基地發射的第一枚地對地飛彈,是蘇制p‐2飛彈,這枚飛彈於1958年秋天就運到了戈壁灘。由於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基建工程,所以1959年才開始做發射試驗任務的準備工作。到了1960年2月19日,國防科委正式下令,決定於1960年的5‐6月份發射蘇制p‐2飛彈。這次試驗任務的代號是101任務。
接到任務後,基地專門召開了一次研究試驗任務的黨委擴大會,會上孫繼先強調說:&ldo;飛彈發射,從基地首區打到安西落區,一打就是500多公里。我們過去誰見過?基地不少人原來是幹炮兵的,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火炮,也只能打幾十公里,最多一百公里。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常規武器的使用轉變為飛彈武器的發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