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孟兒在,誰惹你不高興了,我就去揍他!”孟星河怒氣橫天,故意做出打人的樣,而眼睛卻是散著笑意。不用猜,欺負孟母的人當然是孟星河。兒是孃的心頭肉,孟母放不下的還是他的前程。
“孟兒,你回家已有幾月。縣學裡的課程,大多都未跟上。眼看朝廷秋季鄉試到了,選個黃道日就回縣城裡去吧!娘怕擔誤你前程,久呆在家裡只怕落人笑柄。”
畢竟如今的世道和千年之後一樣,也是靠讀書吃飯,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孟母的想法和大多數母親一樣都是為兒的前程考慮,自然期盼孟星河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看見孟母望成龍的目光,孟星河拍著胸脯道:娘放心,你兒上知千年,下推千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定考個狀元來孝敬孃親!”不是孟星河吹,就憑心中唐宋元明清諸位大家的文詞詩歌,還怕拿不出貨嗎?
第四章 啟程去縣學
晚膳之後,孟星河早早回了自己房間。拿起書案上一本《詩經》仔細觀看起來。雖然心中有些墨水,可也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不知道此行水的深淺。
古代的科舉不差現在的高考,涉及的範圍很廣。從一些文獻資料記載,唐代科舉分為常科和恩科。常科每年舉行,考試科目有,明經、進士、俊士等多種。其中,大多數讀書人以考進士科為主。進士科考試總共分三道題目,分別為貼經和時務策,農商策論,及後的詩賦,格式已經規定,主要考察讀書人在,詩、書、禮、儀、時、勢、農、商各方面的能。進士科考試又叫貢舉,共分為三個季度參考,貢舉前一年的秋季為鄉試,參加考試的學基本為本縣學館生徒,外加縣裡的一些鄉貢。取前十名薦往省城參加省試,一般在貢舉春正月舉行。各省同時進行省試,再取前十名前往長安,參加所有讀書夢媚以求的貢舉考試,一般在夏季舉行,後由禮部官員選出本次全國進士科考前十名,在金鑾殿上進行後的殿試,由皇帝親自選中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授以官職,故稱登龍門。
唐代科考常科考試,大致是這樣安排的,至於制科考試,是朝庭設制的一類考試方法,其目地就是不拒一格提拔人,招覽天下奇異之士。應試者可以是現任官員,常科及第者,但多是卻是懂奇淫技巧或孔武有力天生神勇的平民百姓。
簡單的理了遍科考程式,和如今的高考異曲同共。鄉試和省試,類似,小考、中考,後的貢舉殿試是百萬大軍過獨木橋,不是你死就我亡。競爭激烈比現代高考還嚴酷,只取前十名,前三甲賜及第名稱,後七人則賜進士出身。總的算來,考中進士的機率不高,也就十萬分之一而以,和現在考上北大清華差不多。
孟星河關心科舉的內容倒不是他有多大的理想,無非是任何年代做官都是一個不錯的營生,本著光宗耀祖的重擔,科舉無疑是一條改變生活現狀和社會地位的捷徑。
翻開手中《詩經》的第一頁,就是那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好求!”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這句,還錄入《詩經》開頭一頁,編書刻印的人八成有不良心裡。什麼不寫,偏偏寫泡妞的鼓勵語,這不是教壞青少年嗎?
本來對這古代的課本就沒什麼興趣,既沒註解,也沒插圖,文字也不是現代的簡體字,圈圈叉叉攪在一起,比看微分方程還痛苦。
“罷了!罷了!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懂的,估且吃心中的老底吧!”孟星河闇然失笑,想當年他可是風雲人物,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入主北大。放在如今這個時代,他可是國監的高材生,竟然有厭學的念頭,看來是書讀多了,產生了抗體,心底裡厭倦了枯燥的課本!
青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