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應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小橋流水般的麗景,有的只是幾排青磚大瓦房,如果說&ldo;光園&rdo;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幽深。無數高大蓊鬱的古槐迎風而立,在風中不時發出森人的颯颯之聲。在谷瑞玉的印象中,&ldo;光園&rdo;的景緻甚至不及她只去過一次的瀋陽大帥府。
古槐迎風,庭院幽深。谷瑞玉感到此次在河南的撤兵,是一段可怕的人生經歷。從前她雖然隨軍多次上陣,大多都是在戰事將起的時候,她由一隊衛隊護送著離開危險的境地。谷瑞玉卻很少親眼見到戰爭的場面。可是這一次則大大不同,因為東北軍的撤退,是為了減少和北伐軍的交戰,所以在大軍撤離河南的時候,大多採取了避開大路的方針。剛好又趕上了雨季,連綿不絕的大雨,幾乎一直伴隨著東北軍向河北撤退的全部行程。
谷瑞玉親眼看見那些傷兵在渡黃河時經歷的苦難,她一路上對那些掉進黃河裡的傷兵們,充滿著萬分同情和悲嘆,同時也對那些在東北軍主動撤退時仍然設定障礙的北伐軍充滿著憤慨和困惑。
&ldo;漢卿,既然蔣介石這麼不講信義,你為什麼還要仁慈的撤兵呢?&rdo;在大批東北軍從大雨下轉移到河北境地以後,谷瑞玉曾在行軍中對張學良的一系列忍讓之舉提出了疑問。
&ldo;我這樣做,是為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既然我在撤軍《通電》上表明瞭我的決心,那就不能出爾反爾,貽笑於天下!&rdo;張學良對她鄭重地說。
谷瑞玉情知他做得有理,也知道她在這重大的軍事行動上不該多嘴。可是,她從心裡對張學良對北伐軍的忍讓表示無法理解。本來在東北軍撤離前,為防止蔣介石北伐軍的趁機追擊,部將韓鄰春等人都極力主張炸毀黃河大鐵橋,以阻礙北伐軍的追擊。可是張學良卻堅決反對,他說:&ldo;我們主動撤軍既然是為著團結國民,一致對外,那就決不能炸毀黃河大鐵橋。因為那樣做,我張漢卿就成了千古罪人。你們也許不知道,一旦炸了橋,我軍是安全了,可是黃河下游的老百姓將會遭受特大水災的威脅,我張漢卿就是死,也不能做這種缺德的事情!&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