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2/3頁)
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次以上,學校會毫不客氣地勒令退學。
這樣嚴格的要求對於電影演員十分必要,拍電影是許多人的合作,而拍攝的時間又不能固定,有時是凌晨,有時則會是深夜。電影演員成名之後,應酬多了,架子大了,往往不能守時,令導演和同行們大為頭疼。
而胡蝶成名後,卻未染上這個明星的&ldo;通病&rdo;,這與她初入道時即有嚴師督促而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是分不開的。當然,這與她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而養成盡職盡責的品格也不無關係。
中華電影學校只辦了一屆,就因人事、經費各種原因而結束了。但這個學校成了胡蝶成為電影明星的搖藍。的確,從此時開始,胡蝶的命運就和中國電影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了。
畢業的日子到了。這是1924年底。
整個學校沉浸在一片離別的氛圍中。冬日的陽光和煦地照在校園裡的每一間房子上,時有時無的朔風不斷吹起絲絲的塵上,灑落在窗戶上,細細的。校園裡空無一人,靜靜地,似乎聽到冬日之光的嘆息。
忽然從一間教室裡飛出了學生們的歌聲:&ldo;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rdo;深情而又有點淒涼。
在教室裡,講臺上邊掛著一條橫幅:&ldo;中華電影學校第一期畢業典禮&rdo;。所有的學生面對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像,表情莊重地繼續唱著:&ldo;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rdo;
當胡蝶於1924年底走出中華電影學校之時,中國電影正進入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繁榮期。
剛剛走出校門的胡蝶,急切地希望早日在水銀燈下一顯身手,於是,數日來,她奔波在上海的數家電影公司。但每當她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家門時,她的眼神已告訴父母這一天的奔波是徒勞的。
為了儘快地走上銀幕,胡蝶找到了她在中華電影學校時的老師陳壽蔭,陳老師此時正受聘於大中華影片公司,創辦人是江蘇常熟人馮鎮歐。陳壽蔭為該公司的編導。
陳壽蔭聽完胡蝶的一番情況後,便說:&ldo;胡小姐,你們的畢業作業我都看過,很不錯的。現在我們這兒正好有一部戲,你肯不肯去試著演一個小角色?&rdo;
&ldo;能問這部影片名字是什麼嗎?&rdo;
&ldo;哦,叫《戰功》。&rdo;
&ldo;主演是誰?&rdo;
&ldo;張織雲。&rdo;
&ldo;就是那個悲劇聖手?&rdo;
&ldo;是的!&rdo;
&ldo;那我願意,願意。&rdo;胡蝶忙不迭地答應,能和悲劇聖手同臺演戲,那是胡蝶莫大的榮幸。
胡蝶第一次走進攝影場,一切都感到新奇。只見攝影場內,分別搭著幾個場景,有實物,也有畫在畫布上的。在一面牆上貼著&ldo;幕表&rdo;,也就是電影劇本,寫著各個場景主要情節和演員表演的要領。當時的電影劇本更像是文明戲的劇本,非常簡單。
開拍前,導演把演員召集在幕表前,交待這場戲每個人該如何如何演,並做些簡單的示範。演員明白了,也就可開拍了。
因為是默片,演員也不必背臺詞,對語言能力就更無要求了。開拍前,演員可根據劇情,隨口編些什麼說說,甚至可說些跟劇情毫不相干的話,只要嘴唇在動表明在講話就可以了,至於講的內容則用字帶來表示,這是後期製作的事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