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衛所制 (第1/2頁)
寒廬煮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顏寧領到銀子,就迫不及待地放到嘴裡一咬。
“軟的,足銀!”
他一個勁地傻笑,還是好友看不過去捶了他兩下,他才反應過來。
笑著笑著,兩行清淚就從他臉上淌了下去。
顏家世代軍戶,他本是泉州人,當兵丁來到了廣東。
他們家和本地的朱家共同承役,兩家聯合派出一名士兵,大頭是他們家。
從洪武九年到現在,家裡陸陸續續已經派出了十多人。
一開始大家長顏觀田,讓他的第四個兒子服役,可他的兒子也不過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短短半個月,就在北京病逝。
頂替四子的,是顏家的另一個幼子,但可惜沒過多久,卻當了逃兵,無可奈何,只能讓六個兒子中的老大去充軍。
老大也沒有回來,死在了雲南楚雄,餘下的幾個兄弟不是離世就是逃亡。
到顏寧這一代,家中已無人可派,只留兩個男丁,但弟弟還小才三歲,只能他硬著頭皮上。
廣東海防並不是那麼辛苦,可早該到手的兩年的銀子,也沒個著落。
今晚,顏寧的心無比鎮定,他知道手上的銀子“燙手”,可所有計程車兵都同他一樣,將銀子貼在胸膛前。
……
北京城,朱厚熜手裡握著一根炭筆,在宣紙上勾勾畫畫。
昏黃的燈火下,是精密的三角圖案,和一排排阿拉伯數字。
他在計算紫禁城房屋上鐵絲的角度,以便更好地達到導雷的目的。
京城的雷電天氣通常始於驚蟄,終於秋末,每當驚雷炸響,不知道哪一座宮殿就會遭了殃。
朱厚熜仔細研究過紫禁城的宮殿,宮殿上的吻獸龍嘴,伸出的舌須,被匠人們用鐵鏈通至地下,有一部分意外地達到了避雷的效果。
這樣做或許是匠人們經驗積累的緣故,可太過依賴偶然。
朱厚熜現在要做的,就是計算更加合適的角度,進行合理的佈置,避免宮殿火患的同時,利用好雷電!
麥福端了碗茶走進來,輕聲道:“主上,夜深了!”
朱厚熜轉身瞧了一眼“殿燈漏”,剛好左邊的小壺被灌滿,子時了。
“殿燈漏”是元朝郭守敬發明的計時儀器,被大明沿用,但也只有少數幾個貴人,才能用到這個稀罕的玩意。
他將手中的炭筆放下,拿起桌子上的宣紙,仔細瞧了瞧,確認無誤之後,才拿了一方鎮尺壓在宣紙上。
朱厚熜抿了口茶,向一旁的麥福問道:“提俸訊息傳開,朝臣各自如何?”
麥福思索片刻,答到:“主上,毛尚書反應激烈,認為此事有違祖制,王尚書倒很支援,但大部分的朝堂官員都認為此事不妥。”
“哦”
朱厚熜淡淡一笑:“就在明日的大朝會上,讓張璁上奏,同時將此訊息寫在邸報,速發各地官府!”
他又沉思片刻,言道:“將邸報先發到邊疆苦寒之地,一天後再到江南富庶之所。”
“謹遵上諭!”
毛澄反對提俸,他並不意外,王瓊支援提俸值得深思。
朱厚熜仔細回想了一下,王瓊是地方官起家,本身也沒有加入什麼派系,辦事幹脆果斷,若說有什麼讓他憂心的……
朱厚熜喃喃自語道:“那就只有邊防事務了!”
大明實行衛所制,在九邊安排軍隊屯兵。
昔年朱元璋所言,吾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
可惜時過境遷,如今的衛所軍人逃亡,屯田兼併,軍田民擁,已經失去了太祖原先構想的成果。
土木堡之變後,衛所情況更加不容樂觀,軍人逃亡者漸多,屯田也逐漸廢弛,最重要的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