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4頁)
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月。隨著大批的流民漫無目的的走,就到了這個地方。很久沒有見到這麼稠密的人群了,看來張全義的治下確實名不虛傳。這一路看見最多的就是衰草頹牆和散落田間的白骨,直到此刻才見到安逸的氣氛,有了生活的氣息。
在城裡隨便找了家小店,一頭栽到床上動也不想動了,上千里路走下來確實把他累的夠戧。睡了不知多久才算感覺好些,恍惚間聽見外面傳來一陣琵琶聲。接著有人開始唱歌,聲音婉轉悠揚,非常動聽。終究還是少年心性 ,趙憶叢忍不住想出門看個究竟。
門口一個老人正彈奏琵琶,身邊一個年歲約十五六的女孩在唱曲: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歌聲高時響遏行雲,低時悽切清晰。溶入了深刻的感情,令聞者無不為之動容,脆弱的甚至心酸落淚。
一曲唱罷,眾人還沒從餘韻中清醒過來,老人已經開始討錢了。只是剛才還如醉如痴的聽眾現在都精明起來,紛紛避讓誰也不肯掏錢,以至於輪到趙憶叢這裡盤子上也不過幾個銅板而已。看老人尷尬卻又強作笑容的樣子,趙憶叢骨子裡的豪氣再次發作,把兜裡大部分的銀子都放進了盤子。
這樣大方的客人從沒遇見過,老人激動的回頭喊道:“小翠,快點過來謝謝這位公子。”那個少女過來深深見禮。趙憶叢擺手道:“不必了,我也不過是略表心意而已。”
轉身正要回去,就聽身後有人喊自己:“這位兄臺請留步。”回頭見是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有些奇怪,問道:“你是在叫我麼?我們好象不認識吧?”
那少年朗聲道:“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只要意氣相投,又何必在意相識的早與遲呢?”此人年紀雖小卻很豪爽,樣子也顯得非常真誠,趙憶叢跟著也笑了:“這位兄臺說的很對,我問錯了,不知道你叫住我有什麼事?”
少年說道:“剛才我一直在觀察兄臺,覺得你言行舉止都不似普通人,更兼有一顆仁愛之心。兄弟我不揣冒昧,想和兄臺你交個朋友,不知道能賞臉嗎?”
“那有什麼不可以的,能結交你我深感榮幸。”趙憶叢笑著說道。見他首肯,那少年又道:“在下陽城,請問兄長大名?”趙憶叢也毫不隱瞞的如實相告。。
在酒館找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坐下,陽城道:“聽兄臺的口音好象不是本地人,莫非是長安來的?”
“正是。”趙憶叢點了點頭道:“你的口音和我差不多,莫非也來自長安?”陽城微笑道:“正是這樣,不過已經搬來好多了,所以聽了你的口音就有幾分親切。”
千里之外能遇到同鄉確實是件值得高興的事。難怪他會冒失的叫住自己了。這時陽城已經招呼上酒了,兩人碰了一杯陽城探詢的看著他道:“我見大哥你聽歌的時候似乎很有感觸,所以銀子也多給了不少。”趙憶叢淡然道:“可惜天下的窮苦的人比比皆是,不是這樣就可以救完的。”
“大哥說的很對,就是因為百姓沒什麼活路,所以他們就要起來反抗,近期的黃巢就是代表了。我聽說他計程車兵勇猛,將官也很高明。所以從嶺南起兵,幾年時間竟然很輕鬆攻下了洛陽、長安等歷代名城,皇上都不得不避其鋒芒。卻沒想到這麼快就失敗了,真是讓人意外。”說起這些陽城顯得很有興致。
又是黃巢,這人還真是不凡,哪裡都能聽到他的名字。趙憶叢不以為然的搖頭道:“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雖然有軍事才能但是政治頭腦太差。”
“哦,大哥是這麼覺得麼,那你講講其中的奧妙,以解我的疑惑如何?”陽城道。
這一路遇見的都是流民,見到如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