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第1/2頁)
[日]宇佐美真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換言之,它更常遭人遺忘。
而宇佐美將之挖掘出來呈現的手法,是如此暴烈卻又如此溫柔。她並不粉飾太平,卻也無意煽情狗血。〈築豐之歌〉中的戲劇化場景不多,但因為鋪陳有序的緣故,卻場場都令人印象深刻。宇佐美在人物與背景的處理上亦然:乍看低調,但‐著濃烈不滿的希美與勇次、令人又厭惡又可憐的希美父親、守財奴竹丈、攝影師一本先生、邪惡的空殼仔與不知世事的甜美大學生京子……這些角色並不喧鬧,卻個個都擁有十足的存在感。而作為事件的起因,&ldo;三井三池礦坑爆炸&rdo;這件實際上發生過的災難,雖僅在〈築豐之歌〉的開頭中簡略地提到,但整章的背景卻讓人難以忘懷始作俑者的爆炸案‐‐透過這樣的書寫,再次被提起的社會事件,將會進入新一代日本讀者的記憶之中,從而流傳下去吧。無論宇佐美有意識到與否,但這正是形成社會共同記憶的一種方式。很巧地是,這正好也是臺灣現階段最為欠缺的一種方式‐‐還有多少人記得一九八四年瑞芳煤礦、海山煤礦與海山一坑發生的災變呢?也因此,一邊閱讀本章,一邊忍不住對於這樣的寫作手法感到相當佩服,也因此能夠體會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的評審對於本書&ldo;鬼氣逼人&rdo;、&ldo;作者的筆力相當優秀&rdo;等評語是由何而來了。
終章 伊豆溟海
〈伊豆溟海〉是全書的收束章。在釐清了所有秘密之後,時間回到當下的二〇一五年。本章中,&ldo;報應&rdo;終於追上了由起夫,他死於水。化名葉子的希美,很快地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丈夫的死並非意外,而是一場謀殺。然而,作為一直在等待報應到來的人,儘管他找到了犯人,知道了行兇手法,也對動機瞭然於胸,但希美什麼也都不做,一如許久以前的葉子,與更久以前的老師。
不,說希美什麼也都不做好像也不對。事實上,她和葉子都做了老師沒有做的事情。葉子把由起夫殺了老師的推論告訴了達也,而希美則面對面地與渡部對質。面對這樣沉重的秘密,達也/渡部只回應了一句謎般的語言,&ldo;因為愚者之毒&rdo;。
必須說,這句謎般的話,讓希美不解之外,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希美的不解很好懂,因為他不是真正的葉子,沒有聽過老師將據說是尼采的話與生物學結合的理論‐‐
&ldo;與其一知半解地知道很多事,不如什麼都不知道。與其人云亦云地成為一個智者,不如自力自強地當一個愚者。……只有能按照自己想法生活的愚者,才能將身上的毒素轉化為有用的東西。這就是愚者之毒。&rdo;但做為和葉子與達也一同聆聽此語的讀者,我還是感到一定程度的困惑。所以,達也/渡部所謂的愚者之毒,指的到底是什麼呢?站在全知的讀者立場上,最終達也還是&ldo;一知半解的智者&rdo;,而非&ldo;什麼都不知道的愚者&rdo;‐‐他不知
道希美與由紀夫的出身,不知道由紀夫並沒有殺了老師,也不知道由紀夫之所以要殺害律師,是為了讓葉子遠離等在前方的悲慘命運。而他身上的毒素,在轉化為&ldo;有用的東西&rdo;之前,終究選擇先殺了人。而達也之所以選擇不問清楚,不正是受到葉子與老師的影響嗎?試想,如果葉子在當時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甚至如果老師告訴由起夫他事實上知道真相,那麼事件的發展方向是否就會有所不同呢?
這一切,可以歸結到一個簡單的問題:愚者之毒,是正確的選擇嗎?閱畢全書,這或許是一個可供思索的問題。然而,以寫作而言,&ldo;愚者之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