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旬老嫗造訪馬家,見鄭氏便問:“此女何人?”馬氏介紹:“乃吾甥女,嫁與李文龍。”老嫗感嘆:“如此佳人,怎會嫁給那寒酸書生?實為可惜。”馬氏嘆道:“今已被休。”
老嫗聞言笑道:“分了也好,免受那份罪。如今自由身,我給你介紹個人選如何?卞虎,前兵部尚書之子,近來家道中落,正尋續絃。嫁過去便是當家主母,錦衣華服,珠翠滿箱,豈不美哉?”鄭氏反問其年齡,老嫗自稱六十八,鄭氏駁斥道:“願您長壽,但高齡更應言語積德,勿拆人家庭。請回吧。”老嫗遭拒而去。
未幾,又一四旬婦人登門,言辭相似,力促鄭氏勿戀舊情,重提卞虎婚事。鄭氏再次拒絕,心中暗覺蹊蹺:“四媒人均提一姓,其中必有隱情。或許卞虎欲藉此離間我夫妻。”計上心頭,鄭氏決定:“我應允婚事,但須五百兩銀子予李文龍,助他攻讀並撫育孩兒。婚禮之夜,我暗攜利刃,探卞虎真意,一旦證實其詭計,即手刃之以證清白,也讓李文龍知曉真相。”於是,鄭氏向媒婆應允,條件如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媒婆欣然領命,次日復返,言一切妥當,晚間即迎娶,銀兩與花轎隨後即至。
正當交談間,門外傳來敲擊聲。賴子開門,原來是兩名公差。公差聲稱奉命傳喚鄭氏、馬氏及賴子至衙門。馬氏驚問究竟,公差答:“李文龍告你們。”馬氏無奈,只得託人照看家門,與鄭氏、賴子同赴公堂。
公堂之上,李文龍之子一見母親,即嚎啕大哭。知縣問明鄭氏身份後,觀察其衣著樸素,詢及被休原因,鄭氏表示不解。知縣再問是否願與李文龍複合,鄭氏以忠烈自許,表露願隨夫之意,並透露其舅母調解失敗及連續四位媒人提及卞虎之事,疑心卞虎幕後操縱,圖謀不軌。知縣追問鄭氏是否答應婚事,鄭氏坦承已應,但動機在於藉機為李文龍索銀五百,助其學業及養育孩子,並計劃在婚夜刺殺卞虎,自盡以證清白。
知縣聽罷,點頭示意將鄭氏暫帶下堂,換馬氏上堂。面對風姿綽約的馬氏,知縣詢問為何不為鄭氏夫妻調和。
馬氏恭敬答道:“回稟大人,小婦前往李文龍宅,奈何門不開且遭受辱罵。我便對我甥女言,若願留居此處,我以女紅維生,足以供你二人餐食,再嫁由心,我實難干預。至於婚事,皆由媒妁之言,她自作應允,小婦並未慫恿。”知縣聽罷,覺此案愈發撲朔迷離,遂轉向僧人請教:“大師,此事如何是好?”僧人沉吟片刻,提議:“請將馬氏暫行帶離,隨後傳喚賴子前來。”
知縣採納意見,單獨問賴子:“但說無妨,實話則賞新衣、賜美食。”賴子心智單純,連連搖頭:“不曉,不曉。”知縣又試:“你可聽見你母與人密謀對付你姐?”“不曉。”無論問及何事,賴子一律以“不曉”應之。知縣陷入困境,復向僧人求助。僧人遂召王雄、李豹至側,低語一番,二人連連頷首。
:()讀濟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