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在共產國際保留的中共檔案中,卻留下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在中蘇關係非常友好的1956年,蘇共中央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留在莫斯科的全部資料送交中共中央。1957年1月中共中央檔案館將這批數量達幾百箱的檔案運回國後,原想提供給黨史研究部門,然而國內隨即出現了反右鬥爭,接著政治運動不斷,這批檔案就沒有供研究使用,只供少數人用於搞&ldo;專案&rdo;。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檔案館才組織人清理這批從蘇聯運回的歷史檔案。1982年,清理人員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檔案中發現一份沒有署名,也沒有成文時間的手稿《(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經參加過遵義會議的鄧小平、陳雲、楊尚昆、聶榮臻等辨認,是陳雲的筆跡。
陳雲這個筆記本,是對遵義會議最權威的第一手記錄。陳雲拿到筆記本後回憶,這是會後一個月內所寫,準備傳達使用,內容無疑是準確的。幾個月後過了瀘定橋,他離開了紅軍前往上海並轉赴蘇聯。根據陳雲的這一筆記,遵義會議決議主要有四點: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張聞天)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實行適當的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決議上寫了&ldo;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rdo;,意思就是說領導班子的分工暫時還沒有定。
放棄貴州到四川去
遵義會議解決了軍事路線問題後,馬上又面臨著選擇落腳點的問題。在一個月前的黎平會議上,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
黎平召開會議。圖為黎平會議舊址意見,中央改變了到湘西落腳的計劃,預定到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建立新蘇區。
到達遵義之後,中央發現當地的實際情況與想像出入很大,貴州並不是建立根據地的適宜地區。黔北盛產鴉片,糧食卻很少,煙毒泛濫,嚴重影響了青壯年男子的體質,以致招兵有不少困難。加上黔北人口相對較少,少數民族又多,共產黨的影響薄弱,地形條件也很不利,紅軍在此難以得到發展。於是政治局同意劉伯承、聶榮臻的建議,改變黎平會議的決定,準備北渡長江會合紅四方面軍,到川北或川西建立根據地。
為了便於靈活機動作戰,遵義會議否定了&ldo;大搬家&rdo;,對剩下的3萬多紅軍進行了整編。政治局委員陳雲領導了整編。這次整編把過去臃腫的&ldo;紅章&rdo;縱隊編製取消,龐大的挑夫隊伍解散,願意留下參軍的補充入作戰部隊,不願意走的遣散。過湘江後還儲存下來的少量重物,這時或埋或丟,只剩下一個小隊留有部分馱子和挑子,主要保管金銀和檔案。
透過這次整編,全軍完成了輕裝,行動靈活,便於機動作戰,這樣才有了後來毛澤東指揮的出奇制勝的四渡赤水之戰。
遵義會議使命終完成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北進,到達雲南東北的扎西。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2月5日至9日連續召開會議,解決了常委分工,遵義會議的決議也正式成文,這實際上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最後完成。
鑑於博古很難繼續領導下去,毛澤東又不願出任總負責,大家就擁戴張聞天。1935年2月5日,在川黔滇交界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因這個村子的雞一叫三省都能聽到而得名),政治局召開一個小會,博古把裝有中央檔案的兩個鐵皮箱子交給張聞天,象徵著移交權力,並胸襟坦蕩地認為自己缺乏領導全黨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