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圍西進之初,由於領導人過分強調保密,事先沒有做好動員,廣大幹部戰士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對於久經戰鬥考驗的老戰士來說,堅決服從命令已成習慣。但剛動員參軍的一些新戰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遠,開始出現思想波動,加上行軍疲憊,陸續出現一些掉隊落伍。
在贛南、粵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鎖線時戰鬥並不激烈,卻減員13萬人。透過第三道封鎖線即湘粵邊境的郴縣至宜章一線時,發生了激烈戰鬥,減員8600餘人。由於紅軍在經過粵漢鐵路時動員了部分工人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四道
封鎖線舊址之一:宜章
入伍,部隊略有補充,接近湘江前還有近7萬人。
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
最後一道封鎖線舊址:湘江
11月下旬中央紅軍進至位於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鎖線,經九天血戰才殺出一條通道,減員高達3萬多人。特別是多由新兵組成的八軍團下屬兩個師基本被打散,全軍團僅剩1000餘人。許多領導人後來感嘆,長徵前匆忙組建這種新部隊,雖名義上增加了番號卻缺乏戰鬥力,還不如把這些新力量用來充實久經戰鬥鍛鍊的老部隊。
過草地,紅一方面軍5000人編入紅四方面軍
突破湘江後,中央紅軍只剩3萬多人,不過大都是意志堅強的骨幹力量。慘痛損失的教訓,便全軍認識到錯誤指導的危害,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推舉毛澤東領導紅軍。隨後,中央紅軍在雲貴川三省轉戰途中雖陸續動員了近萬人參軍,然而這些新力量沒有經過遠途行軍鍛鍊,在急行軍中大都很快掉隊。1935年4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時減至24萬人左右,6月間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時減至約18萬人,重新改稱一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剛同一方面軍會師時,因剛剛離開根據地,又在川北開闢新區得到補充,部隊有8萬多人,顯得兵強馬壯。8月下旬,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組透過水草地。當時一方面軍因遠徵疲憊,指戰員多體質衰弱,加上草地環境惡劣,減員很大。透過草地後,中央縱隊和一方面軍的主力一、三軍團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軍團(此時改稱三十二軍)約5000人。
9月,因張國燾分裂紅軍,中央縱隊和一、三軍團單獨北上,到達陝北只餘6000人,而左路軍約5000人的原一方面軍部隊編入四方面軍系列,隨同再過草地南下。四方面軍南下的8萬部隊在川西遭到國民黨中央軍、川軍的聯合進攻,經血戰後仍站不住腳,被迫於1936年初翻越雪山進入西康藏區。紅四方面軍在川康邊補充糧食極為困難,因戰鬥、病餓和逃亡減員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萬人。
6000中央紅軍到陝北
與張國燾南下錯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紅一方面軍在北方卻獲得了新的發展。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會合了在當地的紅軍7000餘人,恢復了紅一方面軍番號。當時陝北人少地貧,發展紅軍困難,於是1936年春紅一方面軍東徵山西,擴大了紅軍8000人。
據彭德懷回憶,新參軍的大都是由河南、山東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隊經過長徵大都成了空架子,一個團不過幾百人,打仗繳獲了槍還要請老百姓幫助扛。這時部隊充實起來,紅一軍團就有1萬餘人,加上紅十五軍團,野戰部隊發展到17萬人。此外,毛澤東還將中央紅軍的許多幹部派到陝甘地區發展地方武裝,地方紅軍也發展到近萬人。至同年秋,在陝甘寧地區的中央軍委直屬隊、紅一方面軍部隊和地方紅軍相加,總數發展到3萬餘人。有了根據地依託之後,紅軍又走上了發展壯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區的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得知一方面軍在北方的發展後,紛紛議論說:&ldo;還是中央的北上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