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南背靠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層層篩選,一支由電池技術人員、電子工程師、測試人員等各領域精英組成的儲能裝置研發專項小組正式成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但他們經驗豐富、技術過硬,更重要的是,他們懷揣著同一個夢想——打造世界一流的儲能裝置。
為了讓團隊成員儘快熟悉儲能裝置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陳鴻專門安排了一系列內部培訓。
“這次培訓,我們請來了國內儲能領域的頂級專家,大家一定要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培訓會上,陳鴻親自為團隊成員鼓勁。
接下來的幾天,專家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儲能裝置的基本原理、應用場景、發展趨勢以及關鍵技術難點等內容,並結合實際案例對團隊成員進行一對一指導。
培訓過程雖然辛苦,但團隊成員卻樂在其中,他們如飢似渴地吸收新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
與此同時,陳鴻積極整合公司內部資源,為儲能裝置研發提供全方位保障。
他整合公司現有的研發裝置、實驗室空間等資源,專門劃出一片區域用於儲能裝置研發,並制定詳細的資源分配計劃,根據研發階段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資金、裝置和原材料等資源。
他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為研發團隊提供最好的條件,才能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投入研發工作。
市場部門也沒閒著。在陳鴻的指示下,他們開始對儲能裝置市場進行深度調研,細分目標客戶群體,如家庭使用者、商業使用者、工業使用者等,並制定初步的市場推廣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宣傳渠道選擇等,為儲能裝置產品上市做準備。
一場關乎陳氏集團未來的戰役,悄然打響。
陳氏集團轉型儲能裝置研發的訊息,如同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陳鴻這是要做什麼?放著好好的新能源汽車不做,跑去搞儲能裝置?”
“聽說他們新能源汽車專案快黃了,這是病急亂投醫吧?”
“儲能裝置的技術門檻可不比新能源汽車低,就憑他們,能搞出來嗎?”
各種流言蜚語在行業內迅速傳播,其中不乏冷嘲熱諷,更有甚者直接公開質疑陳氏集團的轉型決策。
“陳氏集團這是在自尋死路!”一家與陳氏集團存在競爭關係的新能源公司老總,在一次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地嘲諷道,“他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混不下去了,還想在儲能裝置領域分一杯羹?簡直是痴人說夢!”
這位老總的話很快被媒體添油加醋地報道出來,一時間,陳氏集團成了業界茶餘飯後的談資,幾乎沒人看好他們的轉型。
一些行業媒體也紛紛發文質疑陳氏集團的轉型決策。
“陳氏集團轉型儲能裝置:是創新還是盲目跟風?”
“缺乏技術和市場基礎,陳氏集團的轉型之路註定坎坷!”
這些文章雖未指名道姓,但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對陳氏集團的不看好,認為他們未經深思熟慮,只是盲目跟風,最終只會失敗。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嘲諷,陳鴻並不急於反駁,他知道,任何解釋都顯得無力,只有拿出實際成績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他召集全體員工大會,會上播放了競爭對手的嘲諷言論以及質疑公司轉型決策的媒體報道。
“大家都看到了,現在外面的人是怎麼說我們的!”陳鴻的聲音在大廳中迴盪,鏗鏘有力,“他們說我們不行,說我們是自尋死路,說我們註定失敗!”
“我告訴你們,這些質疑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陳鴻猛拍桌子,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讓他們看看,陳氏集團不是輕易能被打敗的!”
陳鴻的話如同一團火焰,瞬間點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