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始疏鬆;以乘勢佔領魯南和蘇北地區的一系列重要城鎮。毛澤東希望華東野戰軍在十一、十二月完成上述作戰之後;一九四九年一月開始休整;三月主力西進配合中原野戰軍“將敵打至江邊各點固守”;然後秋季“主力可以舉行渡江作戰”。
此時;毛澤東和粟裕都無法預料一旦戰役發動將演變為何等規模;更沒有預料到此戰最終能將國民黨軍徐州軍事集團全部吃掉。
十三日;為配合華東野戰軍殲滅黃百韜兵團的作戰;中央軍委命令中原野戰軍向隴海線上的鄭州發起攻擊。
鄭州之戰是淮海戰役正式發動前一次重要的戰役。
鄭州之戰不僅結局出乎預料;更重要的是;此次作戰推動了“小淮海”向“大淮海”的轉變。
鄭州扼守平漢、隴海兩條鐵路的交會處;是國民黨軍重兵把守的中原重鎮。華東野戰軍攻克濟南後;為加強徐州地區的防禦以屏障南京;國民黨軍將駐守鄭州的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全部東調;其防區由駐守新鄉的第十二綏靖區第四十軍接替。於是;在鄭州以南的戰場上國民黨軍僅剩三個兵團。其中;黃維的第十二兵團位於河南確山;擔負隨時準備增援徐州的任務;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位於湖北沙市;張淦的第三兵團位於湖北與河南交界處的棗陽、隨縣;擔負阻止共產黨軍隊南下渡江的任務。
中原野戰軍決定:由劉伯承、李達指揮第二、第六縱隊和中原軍區部隊;繼續在豫西牽制黃維和張淦兩兵團;由陳毅、鄧小平指揮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縱隊;在華北軍區第十四縱隊的配合下;對鄭州發動攻擊。其作戰部署是:第一、第四縱隊組成東兵團;第四、第九縱隊組成西兵團;兩面夾擊;豫皖蘇軍區部隊插到黃河鐵橋以南;阻止鄭州國民黨守軍北撤;華北軍區第十四縱隊和豫北地方部隊牽制新鄉地區國民黨軍;使其不能南下增援。
二十一日夜;中原野戰軍各部隊包圍了鄭州。
本來作戰目標是牽制鄭州附近的國民黨軍主力;令其不能東援將被華東野戰軍圍殲的黃百韜兵團。
但是;仗還沒打就出現了意外。
這是中原野戰軍第一次攻擊大城市;二十二日凌晨;準備打一場艱苦攻堅戰的官兵進入攻擊位置的時候;突然有報告說;鄭州國民黨守軍已經開始棄城逃跑——從軍事常理上講;對鄭州這樣的重要戰略樞紐的有效防禦;至少需要二十個團以上的兵力;但是;此刻擔任鄭州防禦任務的國民黨軍只有分屬於不同軍的兩個師。這種如同棄之不顧的部署令人無法理解;唯一的可能的解釋是此時國民黨軍的兵力已到捉襟見肘的程度。
駐防鄭州的第四十軍一〇六師原駐紮在新鄉;孫元良兵團東調走之後他們奉命接防;官兵們打心眼裡不願意在這裡白白送死。而原來就駐守在城內的第九十九軍二六八師早已軍心渙散;因為第九十九軍的主力也已東調蚌埠;官兵們說既然老頭子都不要鄭州了;哪還守它幹什麼?
鄭州守軍一路北逃;企圖向新鄉守軍靠攏。
如此重要的城市;沒打就佔領了;這令攻城部隊頗感意外。
在九縱司令員秦基偉的攻城部署中;有一支被他稱為“北支隊”的部隊;由豫西四分割槽司令員張顯揚和二十七旅副旅長唐萬成指揮;這支部隊不參加攻城;而被部署在鄭州城西北二十公里處的薛崗、蘇家屯、雙橋和杜莊一線;任務是堵截鄭州守軍北逃和防禦新鄉守軍南援——這一部署證明秦基偉確有先見之明。
解放戰爭(Ⅱ)字數:3152 字號:大 中 小 鄭州守軍的棄城而逃;使原來預想的城市攻堅戰瞬間變成了野外追擊戰。
二十二日清晨七時;鄭州守軍逃到薛崗一帶;被二十七旅七十九團堵住。
阻擊陣地上的七十九團官兵既緊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