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不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穩定。
結論是這一仗必須打。
隨後分析了兩國的方方面面。
結論是,晉國有十勝,而隋國有十敗。
一是晉地域廣闊,得天之助,隋地域狹小,得天之厭,此為晉之天勝,隋之天敗。
二是晉地形複雜多樣,東鄰兄弟之邦,而隋千里平原,西接強唐,此為晉之地勝,隋之地敗。
三是晉人口眾多,隋人口稀少,且其皇族兄弟閻於牆,分派林立,人心渙散,戰時可用軍隊人數懸殊,此為晉之人勝,隋之人敗。
四是晉地形如虎口,隋地形為幼兔,虎口張開,幼兔難逃,此為晉之形勝,隋之形敗。
五是晉在隋之上游,落差數十里,由上而下,勢如破竹,此為晉之勢勝,隋之勢敗。
六是晉文官皆有戰意,隋文官畏戰如畏虎,戰爭進入糾結時必然拖後腿,此為晉之文勝,隋之文敗。
七是晉擁有武將館,武將皆可獲武將技,而隋無武將館,無所依託,晉裝備齊全,技術先進,隋裝備落後且不全,技術亦受壓制,此為晉之武勝,隋之武敗。
八是晉為上邦,隋為下國,隋見晉必氣為之短,此為晉之氣勝,隋之氣敗。
九是隋無理驅使晉使官,挑起兩國爭端,晉為受害之國,此為晉之理勝,隋之理敗。
十是晉當年一戰未盡全力而遭隋逼平,晉將士一直視之奇恥大辱,急欲一雪前恥,而隋難得一平,驕傲自滿,小覷晉國,此為晉之度勝,隋之度敗。
故此,戰事一開,隋必敗,晉必勝。
這十勝十敗,讓滿朝文武全都熱血沸騰。
有道理。
而且,太過癮了!
不愧是大元帥,如此一分析,隋國簡直就是一頭小綿羊遇上一群大灰狼。
而且,哪一句不是事實?都是事實!
晉國就是這麼牛。
這麼牛的晉國,不主動去打你小小隋國,那完全是因為道德高尚,愛護弱鄰。
可惜你這小小弱鄰,卻不懂得珍惜,主動破壞兩國之間的友好局面,那就得拿出點大國的樣子來,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
大家都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連文官們的血液都跟著在燒,都盤算著要不要脫了官服,穿上盔甲,投筆從戎,跟在武將們屁股後面去教訓一下隋國小弟弟了。
卻聽得下面人一人大聲道:“陛下,以微臣看來,萬萬不可開戰。”
大家看時,卻是御史朱石。
御史是個可以在朝堂工作的小官,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在金殿上勸勸皇帝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是勸歸勸,皇帝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連一丁點的權力都沒有,除了一張嘴一無所有,是金殿裡最沒有存在感的官員。
所以很多時候,御史就是一個擺設,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皇帝身邊是有人監督著的,皇帝做得不對他們還可以罵皇帝的。
然而也只止於罵,罵得狠的話,惹皇帝不開心了,金瓜武士可能會因為不小心讓手中的金瓜錘被御史的腦袋砸中。
因此,聰明點的御史,是不會罵皇帝的,而對於國家重要決策,也是會裝聾作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