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沐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武十三年,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洪武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驟然爆發!胡惟庸此人,乃是濠州定遠人士。遙想當年,朱元璋揮軍攻打河州之際,胡惟庸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其麾下。

回首胡惟庸早年的仕途歷程,除卻起初那短短兩年之外,他竟在地方州縣出任官職將近十載光陰。在此期間,他飽經世事滄桑,歷經風雨磨礪,從而積累下了極為豐厚的地方治理經驗。正因如此,胡惟庸後來才得以勝任丞相一職,且在位時長多達七年之久。不得不承認,雖說胡惟庸最終淪為奸佞之徒,但卻絕非碌碌無為之輩。

話說朱元璋成功建立大明王朝之後,依舊沿襲著前朝元朝的政治體制,設定了中書省,並分別委任徐達為右丞相、李善長為左丞相。要知道,在大明朝廷之中,向來是以左為尊,故而李善長的地位明顯高於徐達。再者,鑑於徐達常年領兵出征,馳騁疆場,致使中書省的實際控制權實質上牢牢掌握在李善長一人手中。

就在此般背景之下,胡惟庸亦被回撥至京城,獲任太常寺卿一職。待到洪武三年之時,已然年屆五十六歲高齡的李善長,因其身體日漸衰弱,精力不復往昔,在處理繁雜政務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乎,李善長便向朝廷舉薦胡惟庸,使其得以順利踏入中書省,出任參知政事一職。

明初時期,中書省乃是朝廷中的核心機構之一,其官職設定頗為嚴謹。其中,最高職位當屬左右丞相,他們位高權重,掌控著國家大政方針;其次便是平章政事,同樣身負重任;再者為左右丞,負責協助處理政務;最後的職位則是參知政事。

然而,由於開國名將徐達常年征戰在外,並不常在京城,而平章政事一職更是在常遇春逝世之後便一直處於空缺狀態。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胡惟庸踏入了中書省。當時,排在他前面的僅有區區三人:左丞相李善長、左丞汪廣洋以及右丞楊憲。

沒過多久,李善長因年事已高且思念家鄉,遂向朱元璋申請辭官還鄉,治理地方事務。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朱元璋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時間竟不知應由何人來接替李善長的位置。於是,他想到了足智多謀的劉伯溫,並向其徵詢意見。

劉伯溫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楊憲雖然具備一定的才能,但卻缺少作為丞相應有的氣度與格局;至於汪廣洋,此人見識狹隘,甚至還比不上楊憲;而胡惟庸呢,則猶如一匹烈性難馴的駿馬,如果任用他擔任丞相,就好比用一頭弱小的毛驢去拉動沉重的大車,不但無法推動前行,反而極有可能導致整個大明王朝的傾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兩個月過後,楊憲在淮西集團的猛烈打壓之下,最終被朱元璋下令處死。如此一來,中書省內便只剩下汪廣洋和胡惟庸二人可供朱元璋抉擇。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反覆權衡,朱元璋最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准許李善長告老還鄉,同時任命徐達出任左丞相。

汪廣洋被任命為右丞相,胡惟庸則成為了左丞相。與此同時,李善長離開了朝堂,楊戩不幸身亡,徐達雖然名聲在外,但實際上卻並無實權。如此一來,擋在胡惟庸面前的就只有汪廣洋一人了。誠如劉伯溫曾經所說,自從汪廣洋晉升為丞相之後,其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開始慢慢暴露出來。相比之下,胡惟庸在工作中的表現極為積極主動,沒過多久便成功地獲取了朱元璋的歡心與賞識。

洪武六年正月,朱元璋認為汪廣洋在任職期間毫無作為、碌碌無為,於是將他貶謫至廣東去擔任行政參政一職。自此以後,胡惟庸便以左丞相的身份開始負責主持中書省的日常工作。一直持續到當年七月,胡惟庸正式轉正成為了右丞相,總算是如願以償地達成了自己多年以來的願望。

在最初擔任丞相的時候,胡惟庸對待工作可謂是兢兢業業、勤奮努力,並且行事小心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終極:我黑龍,真不是大魔王啊!

終極:我黑龍,真不是大魔王啊!

一九九二
[[【飛盧小說網獨家簽約小說:終極:我黑龍,真不是大魔王啊!】我是名輪迴者。是萬人敬仰的丹藥宗師,恣意江湖的酒中劍仙,武力通天的一族之長......崩壞水月洞天世界。我成功開啟了新的輪迴。轉世成終極世界裡的大魔王——黑龍!無敵長生數千年。我只想結交些有趣的人,聽些有意思的故事,渴望生活多些顏色。如此單純。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夏天:說好的鐵克無極,只有終極鐵克人才能掌控的呢?金筆客:樓上的,看開點,
歷史 連載 2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