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北魏馮太后 (第1/2頁)
雲沐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馮太后,全名馮氏(名不詳),生於公元442年(另有說法為441年),出生地是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她出身於北燕王室長樂馮氏,是遼西郡公馮朗之女。馮氏的祖父馮弘是北燕的末代國君,當北魏兵臨龍城(今遼寧朝陽)時,馮弘棄城奔高麗;其子馮朗、馮邈降魏。馮朗在北魏先後出任秦、雍二州刺史,封西城郡公;母親王氏,是樂浪郡(今朝鮮平壤)人。
然而,馮氏的命運在幼年時便遭遇了重大變故。太平真君三年(442年),馮氏生於長安,不久後,馮朗因受一樁大案株連,被魏太武帝拓跋燾下令誅殺。按照慣例,年幼的馮氏被沒入宮中,成為一名婢女。幸運的是,她的姑母馮昭儀是拓跋燾的妃子,對馮氏多方照應,使得她在宮中得以生存並接受教育。
在姑母的撫養下,馮氏不僅粗通文字,而且見識大有長進。她聰明好學,逐漸熟悉了北魏皇宮內的禮儀和其中的微妙,積累起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也養成了複雜的感情性格。
正平二年(452年),太武帝之孫拓跋濬即位,是為北魏文成帝。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有所發展。大約兩年後,十四歲的馮氏因其聰慧與才貌,被文成帝選中,冊封為貴人。太安二年(456年)正月,十六歲的馮氏被文成帝冊立為皇后。
在成為皇后之前,馮氏已經擔當起了養育文成帝長子拓跋弘的責任。拓跋弘的生母李氏在拓跋弘被立為太子後被賜死,因此馮氏便成為了他的養母。這一經歷使得馮氏在宮中地位更加穩固,也為她日後臨朝聽政奠定了基礎。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英年早逝,崩於平城皇宮的太華殿,年僅二十五歲。三日後,按照北魏的舊俗,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朝中百官和後宮嬪妃一起親臨現場哭泣哀弔。當火光燃起,悲哀不已的馮氏突然哀嚎著撲向火中,左右侍急忙上前才將她從烈火中救出。良久後,她才甦醒過來。
文成帝死後第二天,年僅十二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馮氏被尊為皇太后。然而,獻文帝即位後,朝中局勢並不穩定。太原王、車騎大將軍乙渾擅作威福,矯詔殺害了異己的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平原王陸麗等重臣。七月,他又成為丞相,位居諸王之上,史稱“事無大小,皆決於渾”。
面對乙渾的專權,馮氏沒有沉浸在悲哀中,而是不動聲色地注視著周圍事變。當侍中拓跋丕稟報乙渾即將謀危帝室時,馮氏便密定大計,下令拓跋丕、隴西王源賀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渾,將其誅殺。然後宣佈親自臨朝聽政,控制北魏政治大權。這一舉動不僅穩定了朝中局勢,也展現了馮氏作為女性的果敢與智慧。
皇興元年(467年)八月戊申,獻文帝之妃李夫人生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元宏)。馮氏喜得長孫,自然十分愜意。時隔不久,她就決定停止臨朝,不聽政事,由獻文帝親政。然而,獻文帝與馮氏之間的矛盾卻日漸激化。
自文成帝死後,馮氏寵愛官宦子弟李弈,使其常入侍宮中。獻文帝甚是不喜,以為後宮淫亂,世人也常有異言。皇興四年(470年)秋,李弈的兄長、尚書李敷的好友和同宗——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發。李欣為了自保平安,自陳李敷有隱罪二三十條。獻文帝藉機下令將李敷兄弟打入死牢。這年冬,李弈、李敷及其堂兄弟李顯德等人同時被殺。李弈死後,馮氏非常“不得意”。
後來,獻文帝又把李欣擢為尚書,參決國政,這更讓馮氏無法容忍。在馮氏的強大壓力下,獻文帝曾想傳位給素有時譽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聯合反對。無奈之下,他只得在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禪位給不滿五歲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自己則做了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