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清晨,此時的長安城,因為一件萬眾期待的事情而逐漸喧囂。

祈福焚香,祝五穀豐登!

超級水稻,便於這個凜冬之際進行收割。

此時的長安百姓,均是忐忑萬分,如若不是仙師賜予仙糧和耕種神器,又降下仙霖。

他們哪會想象得到,在如此寒冬時分,也能收穫糧食。

但是眾人忐忑的是,那糧食究竟有沒有傳說中二十石的高產量。

說實話,如此天氣還能種出糧食,哪怕只有兩石都燒香拜佛了,反正能熬過這個冬天就行。

唐長安城明德門外,依舊是那個熟悉的“天壇”,造型依舊那麼獨特。

不過此時的四個神獸雕像,卻多出了那麼一縷喜慶色彩,五色土祭壇看上去也顯得紅紅火火。

皇帝祭天祈福並不少見,好事要祭天,壞事更要祭天。

先前李世民便因乾旱而祭過一次,如今更是要為農民的豐收而請願。

由於前段時間的乾旱導致作物減產欠收,即使朝廷也進行了稅務上的減免。

但依舊有很多人陷入了飢餓當中。

尤其是河北、山東地區是糧食產地,一旦這裡缺糧,其他地區自然也富足不到哪裡去。

因此各地官員紛紛上表向朝廷求援,希望朝廷能夠開倉放糧,救濟饑荒中的災民。

很多人都說隋朝糧食富足天下,唐朝就是隋朝養起來的。

前半句倒是不假,隋朝為防災害,在各地興建糧倉,囤積糧食,各大糧倉都堆滿糧食。

甚至有“府藏皆滿,無所容,積於廊廡”的說法,可見糧食著實不少。

但是要說將唐朝養起來這話,卻是有待深入考究。

隋煬帝楊廣繼位之後,不斷大興工事,征戰頻繁。

例如修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等。

這期間濫用民力徭役無數,大量糧食被消耗。

到了隋朝末期,更是因為各地義軍風起雲湧。

百姓幾乎不事生產,糧倉不斷被開倉放糧,甚至焚燬。

隋朝十成糧食有三成落到唐朝手裡就知足了。

而且一般作物的儲存時限也就三五年時間,也不知道什麼糧食能夠完好留給唐朝。

就算留了,也基本在李淵在位時期,消耗了大半。

所以說,考古專家在河南發掘的隋朝含嘉倉,儲存的50萬斤炭化穀物。

也不知是隋朝填充,還是後世唐朝填充的,眾說紛紜,誰也搞不清楚。

但如今的唐朝確確實實缺糧,整個關中可能都要依靠這超級水稻來熬過這個冬天。

因此很多人看著地裡金黃的稻子,心中很是心潮澎湃。

個個都帶著妻兒老小,手握鐮刀,只待皇帝祭天完畢,便可下地收割。

“快看,國師來了!”

明德門外,有眼尖的百姓看見了龍首原方向,一朵祥雲正在快速飛來,頓時驚叫道。

此前長安百姓也數次見到唐風大搖大擺掠過長安城,早已經親眼見識過了唐風的騰雲駕霧之術。

如今現在看到一朵快速飛來的雲彩,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唐風的手筆。

當然,這是廢話,除了唐風還有何人?

果不其然,短短數個呼吸後,唐風就帶著李淵腳踏祥雲從天而降,慢慢降落在祭壇上。

“參見國師,參見太上皇!”

包括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在內,所有皇室子弟和文武百官,全部對著兩人躬身行禮,參拜道。

“諸位不必多禮!”

唐風擺了擺手,剛想拾級而上,誰料李淵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卻險些讓唐風破防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萬道爭仙錄

萬道爭仙錄

山腳青牛
萬古長河,芸芸眾生,求仙問道者如過江之鯽,然得道者卻鳳毛麟角。有人言仙凡有別,螻蟻與天,修仙一途,與天爭命!有人言仙凡同源,皆從人始,修仙一途,勿忘初心!有人言大道萬千,正邪同路,仙魔殊途,只為長生!有人言除魔衛道,扞衛蒼生,為人之本,修仙之基!一個資質普通的少年,又將給出怎樣的答案?...
武俠 連載 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