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雪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刑道榮平定長安,四海鹹服,天下漸歸於治。
然漢室舊貌,光華不再,帝位虛懸,名器不正,四方莫不伺機窺伺,天下隱憂未除。
刑道榮雖平定亂世,功高蓋世,然心知未能復興漢室,非己志所向。
刑道榮端坐洛陽宮中,思漢室衰微之由,慨然嘆息,謂群臣曰:“自董賊作亂,亂漢室綱紀,奸雄蜂起,曹賊篡政,孱帝蒙塵。自此漢室陰影未散,皇權不立,治國無道。今雖海內安寧,然帝位久懸,豈能久於斯哉?吾欲立有德之君,重振朝綱,諸卿以為何如?”
群臣聞之,議論紛紛。
或曰:“誠如丞相之言,立有德之君,穩固天下,百姓安居,朝綱正定。”或曰:“此舉或致天下再起戰亂,禍起蕭牆,恐生內亂。”
又有佞臣竊議:“丞相權勢如日中天,何故急於立帝?立帝不立,丞相亦無損其權。若立新帝,恐禍福難料也。”
刑道榮聆聽群議,表面從容,內心思量深遠。
是夕回府,深夜未寐,乃召左右密臣,悉心言道:“吾久思漢室之興衰,皆因帝位無立,皇權旁落,奸雄竊據。若欲中興漢室,必先立明君,重振朝綱。然此事非可輕率行之,需訪求漢室遺裔,有德行兼備者而立之。”
左右密臣領命,受密旨四處尋訪漢裔,期得賢明之君。
刑道榮自是日後,心憂漢室之事,日漸消瘦。
左右密臣奔走四方,遍訪豪門望族,密查民間行蹤,終於南方邊陲小鎮,得見一漢室遺裔。
其人舉止端莊,溫文爾雅,學識淵博,頗得鄉里民心。
密臣急傳訊息於刑道榮。
刑道榮聞報,大喜過望,遂親率文武百官,前往南方小鎮,考察此人。
至南鎮,刑道榮見此漢裔確有君王之姿,舉止溫文爾雅,學識淵博,心悅之。
乃與之促膝長談,盡述漢室衰微之由,慨然嘆息,複道己欲扶立之策。
漢裔聞言,嘆曰:“自漢室蒙塵,宗室零落,餘敢不竭心力以圖興復?”
刑道榮聞之大悅,遂決意扶持此人,重振漢室。
然,此舉在朝中引起巨大爭議。
贊成者曰:“立明君於朝,昭示海內,權力歸一,天下可定。”
反對者憂之曰:“丞相專權已久,今欲立帝,恐權力旁落,朝局再變。”
又有佞臣竊議曰:“丞相意在權柄,帝立則丞相不立,恐朝政多變矣。”
刑道榮深知此事關重大,行之必引波瀾,故小心謹慎。
一方面安撫朝中異議,一方面加強對漢裔之保護,防止有心之人圖謀不軌。
刑道榮既決意扶持漢裔登基,仍顧慮朝中異議,不敢輕舉妄動。
乃密召左右心腹,逐一分派,或為說客,勸諭大臣。
或為耳目,察知陰謀。
又遣密使赴各郡,遍齎書函與地方豪傑,共議漢室之興復。
洛陽朝中,風聲鶴唳,朝臣無不屏氣以待。
刑道榮於內謹守,安撫群議,於外緊密部署,不令訊息外洩,防朝政掀波。
時朝堂內,權貴豪強各懷異志。
或附刑道榮以保安逸,或忌其勢盛而圖傾覆。
太尉梁桓性沉忍,多智略,心知漢室復興將動天下之根基。
必將牽動諸侯,遂私議於門客曰:“丞相欲立新帝,復漢室之名,豈非欲假名以取實耶?若果立之,吾輩何處容身?”
門客諫曰:“丞相權重,立帝之事非朝中反對所能止,太尉不若順勢附之。”
梁桓聞之,默然不語,心有深計。
刑道榮明察朝中風雲變幻,知梁桓、諸葛貞等人或為掣肘,乃欲先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