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雪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安城陷,呂布失守,張遼心中悔恨交加。
彼時呂布勇武蓋世,帳中將士皆仰其威猛,然治軍籌謀之道實為短板,致使步步退縮,遂成今日之局。
張遼素忠於其主,心繫戰局,奈何無力迴天。
每見敵營刑道榮用兵如神,排程嚴謹周密,計謀深遠,心中慨嘆:
嗚呼!
主公勇猛過人,何以不思深謀遠慮,以至今日境地!
是夜,張遼獨坐帳中,凝思久之。
呂布雖勇,然軍中士卒戰力銳減,勢頹如敗葉,餘部更散落各地,復興之望渺矣。
張遼遂思昔日戎馬之行,知軍之道,非唯勇武,智謀尤重。
呂布固為其主,然事已至此,不忍其擁殘局而貽害生靈,深知再行固守無異於自陷泥潭,遂決意尋他出路。
翌日,張遼密見呂布,直言相勸曰:“主公,長安既失,局勢危殆,不可再固守殘軍之地。今敵勢強盛,吾軍糧草漸缺,何以能支援日久?不若早圖出路,以保殘生。”
呂布聞言勃然大怒,拍案起曰:“汝非忠於吾耶?何故妄言叛離!”
張遼復曰:“某忠心事主,常勸主公籌謀先機,然今日之敗,實非勇武所及,禍起於未雨綢繆。主公不可只恃一時之勇,而忘千里之慮,願主公明鑑。”
呂布怒色不減,曰:“吾勇力足以自立,何懼敵焉!汝乃懼戰怯怯者,安敢進言!”
張遼見其怒氣沖天,心知難以勸解,遂辭去,內心悽然。
帳外風聲瑟瑟,張遼心神黯然,知呂布意已決,遂覺再無留戀之念。
是夜靜思,張遼深感前途已絕,心生退意,決定另謀出路,唯恐將士無辜罹難。
張遼雖欲脫離呂布,然心中深知忠勇之義,非為貪生怕死,實為保全一方之安寧。
於是決計帶領部分心腹將士,投奔刑道榮,期望借其麾下力保生靈安寧。
翌夜,張遼率親信數十騎悄然離營,直赴刑道榮大營。
至營前,張遼下馬伏地,手執城池圖紙及軍機要密,呈於門下軍士,請求覲見。
刑道榮聞之,遣人引至帳中。
張遼跪伏帳前,陳述來意曰:“吾昔日效忠於呂布,雖竭力盡忠,然主公不納諫言,戰局日困,吾見局勢無望,願投奔大將軍麾下,以城池圖紙及軍機要密為憑,乞收容一二。”
刑道榮見張遼忠勇且具識局之才,喜不自勝。
親出帳迎接,寬慰曰:“將軍忠於舊主,義氣可嘉,今願來歸,吾當以禮相待。願將軍同心戮力,共圖大業。”
張遼聞之,悲喜交加,感其待己以禮,遂誓死效忠,助刑道榮一統洛陽,復興漢室。
刑道榮見張遼忠誠果決,乃命其為前鋒將軍,統兵三千,馳援前線。
自此,張遼雖未盡悔恨,然心中開朗,誓以忠勇為己任,盡力盡心,求得平靜之路。
張遼自效忠刑道榮後,專心盡力,誓死以報知遇之恩。
刑道榮亦知其勇毅謀略,重用之,每有所慮,必與之共商計策。
張遼心知責任重大,不敢懈怠,日夜研習兵書,細心籌謀,悉心輔佐刑道榮。
大軍所至,無不如破竹,連戰連捷,所向披靡,威震三軍,聲名日隆。
一日,刑道榮召集諸將商議進攻函谷關之策。
關城雄峙,壁壘森嚴,守軍乃曹軍猛將夏侯淵統領,素以勇猛剛烈著稱。
眾將各陳己見,有言從正面強攻者,有言迂迴奇襲者,爭論不休。
張遼聞諸將言,靜思片刻,乃起身曰:“函谷關乃洛陽門戶,關內地勢險要,攻之不易。今夏侯淵久鎮其地,若以正面強攻,恐傷亡慘重;而若從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