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第1/2頁)
劉文濤/柯春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三軍待發,直指德寇心臟;扭轉乾坤,巴頓再做先鋒。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二十三章 難產的計劃
盟軍勇士齊上陣,誓奪頭功搗龍門;
主帥決斷多猶疑,難為猛將小巴頓。
諾曼第戰役結束後,下一步該怎麼辦?關於這一問題,盟軍最高司令部早已著手進行醞釀了。隨著盟軍在西歐大陸的勝利進軍,這一問題日益迫切地擺在盟軍領導人面前。但這一計劃的制訂經歷了頗多周折,並伴隨著美英兩國領導人之間的激烈爭吵。
早在諾曼第登陸之前盟軍最高司令部就預料到,德軍在諾曼第失敗後,必定會退到塞納河另一側組織防禦。他們估計,盟軍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進行修整,以補充兵員,彈藥、汽油和裝備,並建立從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島上的各個港口到塞納河畔的後勤補給線。而後渡過塞納河,兵分兩路向德國進軍。一路由蒙哥馬利率加拿大第1 集團軍和英國第2 集團軍經亞眠、列日向亞琛突擊;另一路由布萊德雷率美國第1 集團軍和第3 集團軍經特魯瓦,南錫向梅斯突擊。盟軍的主要進攻目標是:佔領德國的鋼鐵基地‐‐魯爾工業區。
但是,由於戰局的進展之快出乎任何人的意料,盟軍領導人面臨著許多新情況:首先,希特勒在諾曼第戰役中敗得很慘,德軍倉皇逃過塞納河,一片混亂。第二,德軍用v 型飛彈猛烈襲擊英國,造成了巨大損失,情報部門預料,到9 月中旬,德軍還將部署1000 多枚v 一2 飛彈。據此,盟軍領導人認為。在塞納河畔與德軍對峙的計劃已經不合時宜了,儘管受到後勤供應的限制。盟軍還是應該快速跨過塞納河,義無返顧地窮追猛打。這一作戰思想經艾森豪與馬歇爾商議後獲得批准,並得到美英兩國領導人的一致贊同,但在制定具體作戰方案時,雙方很快就發生了尖銳的矛盾。
蒙哥馬利主張渡過塞納河後,採取&ldo;一路突擊&rdo;戰略,即由他統率4 個集團軍,向東北方向一路出擊,殲滅加萊地區的德國守軍,在比利時建立龐大的機場網。奪取安特衛普和鹿特丹,摧毀德國的飛彈發射場,佔領魯爾工業區,直搗柏林。蒙哥馬利認為,只要把盟軍全部地面部隊調歸他指揮,戰爭可望在10 月份結束。
布萊德雷對這一計劃十分反感,認為這是戰爭史上最冒險的計劃之一,其要害問題是蒙哥馬利想全權指揮盟國的全部地面部隊,架空艾森豪。布萊德雷一貫的作風是穩紮穩打,力爭萬無一失。他認為,德軍必將在&ldo;西牆&rdo;(即所謂&ldo;齊格菲防線&rdo;,是沿德國整個西部邊境構築的連環碉堡群)死守,這是一場艱難的硬仗。所以他主張採取&ldo;兩路突擊&rdo;的戰略,即蒙哥馬利率領兩個集團軍按原定路線從北翼進軍,由美軍向他提供部分地面部隊和空中支援。布萊德雷率兩個集團軍從阿登山南麓進軍,兩軍在&ldo;西牆&rdo;或萊茵河會合後,繼續向德國腹地發起最後的總攻。
這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立刻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互不相讓。在這場爭論中,巴頓的處境十分微妙。從某種意義上講,巴頓的主張與蒙哥馬利有不謀而合之處,他一向對布萊德雷拖沓遲疑的作風不滿,主張毫不停頓地渡過塞納河,大刀闊斧地實行&ldo;一路突破&rdo;戰略。但不同的是,蒙哥馬利主張由他來指揮盟軍所有的地面部隊,而巴頓則從自己的實際地位出發,希望能從第1 集團軍得到一個軍的兵力支援,由第3 集團軍在南翼實施主攻。但在後來討論戰役計劃的過程中,巴頓實際上是站在布萊德雷一邊的,其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根據以往的經驗,巴頓原以為布萊德雷會按原計劃在塞納河邊休整,不會同意他的連續進攻的主張,但實際上布萊德雷完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