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對於九江最主要是下層統一戰線。&rdo;這是縣委開出的藥方。結果不但是不折不扣的&ldo;上層勾結&rdo;,而且用了應該是趙尚志最不情願的、此後再也沒用的方式,與於海雲結拜為兄弟,將&ldo;九江隊&rdo;等部改編為7師。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有個強大的3軍擺在那兒。不然,結拜不結拜都無所謂,想改編,把你的3軍編入俺的&ldo;九江隊&rdo;吧。
&ldo;壓東洋&rdo;這名字好聽,拿手的卻是欺壓百姓。它不準3團進入它的地盤,卻去3團活動的地區搶劫、綁票。當地的青年義勇軍就去它的地盤抓走狗,它就揚言要繳3軍執法處的械。趙尚志下令將其繳械。正是&ldo;大討伐&rdo;期間,再加上敵人大肆宣傳&ldo;不打山林隊,專打趙尚志&rdo;,許多義勇軍脫離3軍,或者躲得遠遠的,有的乾脆投降了。
事物變化的決定性因素,當然是內因。有些隊伍遲早是要走上這條道的。每次衝突,論理都在3軍,趙尚志也真是忍無可忍。有時你越忍,有人越登鼻子上臉。南滿、吉東這種事情也不少,也繳械,特別壞的頭頭殺掉。但是,大敵當前,衝冠一怒,弄得&ldo;四面是敵人&rdo;,對誰有利?
當年有&ldo;南楊北趙&rdo;的說法,意為南滿有楊靖宇,北滿有趙尚志。毫無疑義,他們是東北抗戰的兩面極具代表性的旗幟。可這事兒如果換成楊靖宇,或者李延祿、周保中,是不是會用一種比較穩妥、靈活的方式,使這些動搖的不可靠的隊伍,能在更長的時間裡槍口對外?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英雄不是神仙。
趙尚志率西征主力威脅敵後,在三九隆冬中奮勇突擊,連打勝仗。其餘各部則遙相呼應,四處出擊。在方正、依蘭、林口一帶活動的1師一部,繳大排,攻部落,並與5軍、8軍、9軍聯合作戰,攻襲依蘭縣城。4師東進寶清,遠徵虎林、撫遠,遊擊勃利、密山,所向披靡,在東大荒大展拳腳。5師一舉攻克佛山(今嘉蔭)縣城,活捉偽縣長,參事官吉村逃往黑河途中凍死,殲滅日軍10餘人,解除日偽國境監視隊武裝,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一批秘密檔案和軍用地圖,還有兩部無線電臺。在巴彥、木蘭一帶活動的6師54團,小群多路,不斷襲擾敵人。9師一部在慶城、鐵力、綏稜一帶遊擊,重點襲毀日本人經營的木業,同時拔據點,伏擊進山&ldo;討伐&rdo;的敵人。
大遊擊,中游擊,小遊擊,主動地&ldo;遊&rdo;,主動地&ldo;擊&rdo;。3軍遊擊之處,&ldo;滿洲國&rdo;就冒煙起火。
在1936年跨年度的冬季&ldo;討伐&rdo;中,3軍未失舊區,又闢新區,迫使敵人改變&ldo;討伐&rdo;賓縣、木蘭、通河、湯原、依蘭等五縣的計劃。而無論感覺到還是沒感覺到,3軍的這種大遊擊戰略都牽制、調動了敵人兵力,減輕了其他抗日部隊的壓力。
七七事變,全面抗戰,抗聯不再孤軍奮戰了,鬥爭更顯活躍。而日寇加大了&ldo;治標&rdo;、&ldo;治本&rdo;的規模和力度,手段也更毒辣了,因為它的戰略利益使它必須儘快地安定後方。抗聯在1937年11月發展到高潮後,1938年即進入最困難時期。但是,東北抗日運動的不平衡,造成的日偽統治的強弱差異,在許多偏遠地區仍將繼續存在,&ldo;集團部落&rdo;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各軍部隊倘能統一行動,密切協同、配合,那結果肯定與已經成為歷史的情景不一樣。趙尚志也曾為此不遺餘力。可從&ldo;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rdo;,到&ldo;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rdo;,能在較長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