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癌一百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少。
朱雄英繼續安排說道,“王陵這邊,置灑掃戶九十三家。”
這些事情也是應該的,朱雄英這樣的安排不算多麼出格,這些也都算得上王陵的規格。比起郡王陵的規格,那也都是要高一點的。
看著眼巴巴的馬四九,朱雄英問道,“族中稚童,可都入學進益?”
聽到朱雄英這麼說,馬四九立刻回答,“蒙陛下照拂,族中稚童俱入縣學。”
這也是老朱的特點,他對於教育的事情非常重視。大明朝的官辦學校有兩種,一為國學,二為府、州、縣儒學。府、州、縣學是官辦儒學的初級階段,他剛登基就詔令天下府、州、縣立學。
除了幼有所學,老朱也在乎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家裡有七十歲以上老人者,國家免除家中一人的差役,便可以讓百姓有更多精力從事勞作,如此就可以多賺一點財物去奉養自己年老的父母。
而且在應天府外就有養濟院,專門照顧身體殘疾的、家中無人照看的、而且生活貧困艱難的。
這甚至不只是應天府的百姓才能享受到這個政策,在大明財政寬裕一些後,這個政策推行全國。
馬家族人能夠入縣學,這其實也不容易。官辦學校都是要請先生的,要給俸祿的。沒點家底或者成績,想要入學也沒那麼容易。
別看馬氏族人沒辦法得到官職爵位,可是也有很多好處。他們現在只要有適齡孩童,都可以入縣學。
朱雄英滿意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那就好,召集族中學子前來,本宮親自考校。績優者,入中都國子監進益。”
馬四九一下子喜笑顏開,縣學哪有國子監好啊。入了國子監,基本上就是有機會拿到官身了。要是表現好一點的話,都不用科舉的!
朱雄英的才學還是有一些的,雖然也不是多麼精通儒家經典,不過很多的也都是看過。教授他學識的,也都是名家大儒。
最主要的是朱雄英不需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不需要寫華麗文章。出題就好,看著馬氏學子的文章,聽著他們的奏對,這也就足夠了。
不少家中有適齡學子的馬氏族人都緊張起來了,能不能被皇長孫看上,就看今朝了。
朱雄英簡單的考校了一下,看起來馬家的這些子弟也沒有特別出類拔萃的,不過朱雄英也沒有特別在意。說到底就是這些人的出身還算不錯,也沒覺得要惦記著科舉這個前途。
朱雄英看著馬四九,又說道,“俺也看了一番,總覺得族中還是有些賢才。先前看了看,也有些族中子弟似是不太樂意讀書進益,要是不覺得戰陣兇險,就讓他們入京衛,這樣也好博個前程。”
馬四九立刻說道,“有陛下、皇后照拂,又有殿下督促,想來族中後生也有進益。”
還真的是個老狐狸,又想著官身、又不想去戰場,這還真的就是就想鍍金混個官身呢。
不過朱雄英也沒多說什麼,馬氏家族的這些人,要是有能力肯定會容易出頭。要是隻想混著出身也沒關係,估計這些人最多也就是混個俸祿,中低層官職也就了不起了。
大明朝還真的不缺少這麼點俸祿,更何況朱雄英也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權力。
對於朱雄英來說,馬氏族人能夠有出息自然是最好的。要是他們沒有多少的本事,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他做的這些,也就是為了讓馬皇后開心而已,這就是朱雄英的選擇而已。馬家的族人有沒有前途,那也要看他們的能力和選擇了。
朱雄英給了他們機會,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這些人要是沒能把握住,那也怨不得朱雄英,更怨不得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