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義三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躲避迅猛進展的義軍、逃離已變得不安穩的京畿,無道昏君無憂天子駕幸驪山行宮。
名為駕幸,實際跟搬家差不多。幾十個后妃、幾百個女官、幾千個宮女、幾千個太監、幾千個侍衛,合計有上萬人眾。還不止人多,東西也多,宮中名貴的花草、寵物、古玩、用品,皇帝與后妃所愛的,搬了一大堆去。
昏君這個時候還要作威作福,彰顯皇家派頭,御駕金車,各種儀仗,隨駕隊伍浩浩蕩蕩,綿延幾十裡。沿途官府供奉不迭,勞民傷財,不必細表。
這樣做倒也不是沒有好處。有一個實打實的好處就是……讓要刺殺昏君的人搞不清楚昏君到底在哪裡。看其隨駕隊伍,便能將人看得眼花繚亂,要將昏君找出來行刺都難。
車駕剛來到澠池縣,穿行在秦嶺的支脈東崤山中,便遇到了一波刺殺。
有道是:“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遇犬欺。”以往昏君呆在京城與附近的行宮裡,江湖俠客就算想要行刺也難以下手。這下子就有機會下手了。
昏君被天下民眾痛恨,多少俠客想要為民除害,把這個民間公認的天下第一禍害給除了,足以一舉成名,而且名垂後世!哪怕死也值!
不怕死的俠客不是沒有,而是實在沒法下手,所以在以往只能放著昏君作威作福,沒人能夠殺進皇宮或者行宮去刺殺。即便皇帝也會出來外面某些景點遊賞,可是總有著嚴密的戒備。歷來其實曾經有過好些不怕死的俠客,甘冒大險行刺,結果呢,不是在事發之時被東司侍衛格殺,就是在事前還沒動手便被西司密探察覺了預先捕殺。那些俠客雖然勇氣可嘉,但是死得輕如鴻毛,毫無意義,不足取也。
真的俠客,不僅需要不怕死,還需要有謀而動,必須善於尋找時機,才有成功希望。
這次昏君打算遷都,讓朝廷商議,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朝臣還在歌頌聖天子明見萬里,可是有見識的人,誰不覺得這是一個大昏招?本來天下就已經快要分崩離析了,這是要加速皇朝傾覆啊!雖然最後出於軍閥的原因沒能遷都,但所謂的駕幸驪山行宮,後果也差不多,就是使得人心渙散。
人心散,局面亂,這時候就是刺殺昏君的良機。
從京師到西京,中間要經過許多山區,不乏適合伏擊的地點。
崤山就是有名的險要之處。其中陝州一帶的西崤山更加險要,澠池一帶的東崤山不過是餘脈,險要大為不如西崤山。不過有俠客團伙商議認為,昏君此行恐怕會有不止一夥的俠客動手行刺,畢竟大家都不願放過這樣的良機。所以如果在西崤山埋伏,可能等不到昏君,昏君就已經給別人刺殺了。這樣的話,要搶昏君的人頭,必須及早動手才行。
於是就在澠池縣,昏君連遭三波行刺!
簡直英雄所見略同,三夥俠客都打算及早行動搶人頭,刺殺昏君成就千秋奇功。
但是千秋奇功哪有那麼容易成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心已經渙散的東司西司,好歹一時之間也沒有完全失職。在澠池縣東崤山中動手的三夥刺客全都被擋下,格殺的格殺,擒拿的擒拿。
昏君連續受到驚嚇,越發覺得京洛一帶都不太平了,總有刁民想害朕!那個心驚肉跳,只盼趕緊行到驪山行宮去,以策安全。
隨駕隊伍進入陝州及其所屬靈寶縣境內的西崤山之中,先後又遇到兩波攻擊。數量反而少了,因為大膽刁民都搶著到東崤山去動手,等不及在西崤山再動手。但是這兩波攻擊卻也不好對付,都是比較老謀深算的俠客,事先已經預計到會有別的俠客團伙在東崤山動手,估計那些人不會成功,但也能夠拼掉不少東司西司的高手,讓昏君的防衛力量削弱。這樣子後動手的反而會佔便宜,容易成功不是?
這些俠客也算是有頭腦了。誰知還是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