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4/5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參入於膀胱。如大便赤辦。乃中焦之血。與糟粕並下矣。飧洩大腸虛而不能濟泌矣。此腸胃虛洩於下。中焦之汁。不能營於脈中。故脈小也。若手足溫者。得下焦之生氣。故洩易已。此言中焦水谷之精微。有藉下焦之生氣以合化。閔士先曰。本經凡論針論。疾之中 括陰陽血氣之生始出入。能明乎正氣之所從來。然後知邪病之淺深外內。學人當體認毋忽。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此言人之陰陽血氣應四時之寒暑往來。而有寒熱陰陽之變。蓋變化者。陰陽之道也。邵子曰。少不變而老變。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甚則熱。熱甚則寒。
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癉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洩腸 。夏傷於暑。秋生 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
此承上文申明陰陽寒熱之變。冬傷於寒。春生癉熱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時。人之陽氣外出。
寒隨氣而化熱。故春發為癉熱之病。夏傷於暑。秋生 瘧者。暑氣藏於募原。至秋時。人之陰氣外出。
邪隨氣而發為 瘧。 瘧者。陰瘧也。此寒暑之伏邪。隨人氣之外內出入也。夫天之寒邪。化為癉熱。
天之暑邪。化為陰瘧。此天之陰陽。又隨人氣之變化也。夫陽者。天氣也。主上。陰者。地氣也。主下。風乃天之陽邪。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溼乃地之陰邪。故傷於溼者。下先受之。陽病者上行極而下。是以春傷於風。夏生飧洩。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是以秋傷於溼。冬生咳嗽。此天地之陰陽。又隨四時之上下升降也。趙庭霞曰。人之陰陽出入。隨四時之寒暑往來。故曰四時者變。寒暑之勝。至於陰陽寒熱之變。有因於天氣者。有因於人氣者。
閔士先曰。冬時陽氣伏藏於內。裡氣實。故寒毒藏於肌膚。夏時陽氣發越於外。裡氣虛。故暑熱藏於募原。長夏溼土主氣。太陰之氣。主七月八月。故秋傷於溼。募原者。臟腑之膏膜。在腸胃之外。
是瘧邪盛而透發不出者。若流於空郭之中。則成鼓脹。近時多用斷瘧之法。其誤人不淺矣。
卷九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刺有五節奈何。岐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 。三曰去爪。四曰撤衣。五曰解惑。
黃帝曰。夫子言五節。餘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去陽病也。發 者。刺腑輸。去腑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撤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
此章論真氣遊行出入於肢節面板經脈之間。皆當調之和平。導其通利。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受於天者。先天所生之精氣。谷氣者。水谷所生之營衛宗氣津液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神氣之所遊行出入。故曰刺節。有因真氣不調。有為邪氣所阻。故篇名刺節真邪。趙庭霞曰。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者。先天之精。後天水谷之精。是真氣即是神氣。分而論之。各有其名。
合而論之。總屬中下二焦所生之血氣也。
黃帝曰。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餘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岐伯曰。振埃者。
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 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KT 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黃帝曰。取之何如。岐伯曰。取之天容。黃帝曰。其咳上氣窮 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廉泉。黃帝曰。取之有數乎。岐伯曰。取天容者。無過一里。取廉泉者。血變而止。帝曰善哉。( 充人切惡去聲KT 音噎 音屈)
此陽氣逆於內。而不能充行於形身也。陽氣者。陽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