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部分是孔子關於禮的論述,主要是在孔子離開魯國之前。在這段時期內,孔子對周禮極度尊崇,將禮的作用也鼓吹到無所不能。後期,儘管孔子知道他所提倡的以禮治國已經沒有可能實現,但還是把周禮作為一種美好的理想和精神的寄託。
什麼是周禮?周禮其實就是周朝的制度,各個方面的制度,主要是官制和祭祀喪葬禮儀,但不僅僅於此,而是覆蓋幾乎整個社會生活的相當完備的制度,相傳由周公在周朝初期制定。早期的周朝,都是按照周禮的規定治理。到了春秋時期,周禮逐漸不被遵守,天下陷於無序。
魯國是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地,是周禮的模範國家,周禮在這裡的運用幾乎與周王室不相上下。因此,魯國一向也是各國學習周禮必去的國家。然而即便如此,到了春秋時期,魯國人也不再把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放在眼裡。
孔子瞭解周禮,喜愛周禮,鼓吹周禮,想要恢復周禮。可笑的是,後世的統治者們也鼓吹孔子並且號稱尊崇孔子,可是卻從來不提孔子所鼓吹的周禮,由此可見,那些尊孔子為聖人的人,也不過是葉公好龍,甚至是別有用心。
21(35)★
子曰:&ldo;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rdo;
【譯文】孔子說:&ldo;夷狄即便有君主,還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rdo;
【解析】孔子認為有了周禮,就有了規範化管理。因此,即便中原諸國沒有國君,國家也能按照周禮的規範有序地執行。而周邊夷狄國家缺乏規矩,即便有國君,管理起來也是亂七八糟。所以,誰是華夏誰是夷狄,取決於它的文化發展水平。
歷史上,原統治者瞧不起周邊的少數民族,這就是理論基礎了。
周代,中原諸國自稱諸夏,是先進文化的代表,而四周都是未開化的民族。北面是狄,東面是夷,南面是蠻,西面是戎。孔子這段話的隱臺詞是:中原和周邊蠻族的根本區別就是我們有周禮。
【現實解說】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後來的事情變得恰好相反,西洋鬼子沒有皇帝,反而比我們的大清帝國強大許多。
22(37)★★
子曰:&ldo;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rdo;
【譯文】孔子說:&ldo;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rdo;
【解析】孔子的說法是&ldo;原&rdo;周禮,事實上春秋初期連戰爭也是&ldo;君子的戰爭&rdo;,戰場上同樣要講禮。在拙作《說春秋》第三部中有很多這樣的情節,晉國軍隊要俘虜齊國國君的時候,還要先向齊國國君敬酒送玉,禮請齊國國君去晉國。但是,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周禮是被破壞的,特別是在戰場上,曹劌一鼓作氣、晉楚城濮之戰等等著名戰例,實際上就是軍事思想突破了周禮的限制。隨著戰爭的頻繁,周禮必然被拋棄。到了孔子這個時代,戰爭中已經沒人會理睬周禮了。所以,孔子的說法,不過是一種閉門造車,離現實太遠了。
【現實解說】所謂無所爭,多數情況下是明不爭暗爭,就成了中國文化中非常突出的勾心鬥角的現象。所以,君子固然要謙恭,該爭的也要大大方方去爭,才能避免內耗,減少陰謀詭計。孔子這句話,沒什麼正面的現實意義。
23(316)★
子曰:&ldo;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rdo;
【譯文】孔子說:&ldo;比賽射箭,不在於穿透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自古以來就是這樣。&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