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敘述性語言都十分質樸,平和。它情理並茂,在申理時伴有感傷情緒和傷逝之感,擺脫了純粹的玄言體。這種前為寫景、後為言理的形式對後來的理趣散文產生較大的影響。
《與吏部郎謝萬書》,以前總是僅僅將它作為研究東晉衰敗的重要文獻。其實它也是一篇篇制簡約、語言質樸,很有特色的文學作品。有人認為它是由晉初潘岳《閒居賦》的繁,到晉未陶淵明《歸去來賦》的恬淡自然,帶有關鍵性轉折的一環,在田園詩文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
二、關於《蘭亭詩》
&ot;流觴曲水&ot;的具體方式是筋隨曲水流到誰的跟前,誰就取飲並賦詩一首,不賦者罰酒三鬥。其中有26 人即席賦詩。
當時王羲之賦詩兩首。他的《蘭亭詩》第一首是: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零,異世同流。
乃攜齊契,散懷一丘。
這首詩首先描寫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天氣,流露出興奮的心情,他將參加蘭亭修楔的人與孔子相提並論,歸為志趣相同的一類人物。&ot;詠彼舞雩,異世同流&ot;,抒發了詩人及與會者怕情山水的感慨與情懷。在聚會人中,作為年長官高的盟主王羲之為了提高人們的興致,首先賦詩,所以情調比較高昂。《蘭亭詩》兩首都是即席而作,隨後便開始構思自己的詩作,所以第二首作者在寫作上時間也就比較充裕了。他主要寫自己,直抒胸懷,側重於天道與現實的思考,調子比較低沉。第二首詩比較長,可分為五章。1一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
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
二
三去啟群品,寄暢在所因。
1 《古文觀止》。
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
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三
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託。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
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
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
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
四
鑒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
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
方寸無停主,矜伐將自平。
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
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
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
五
合散固所常,修短定無始。
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
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
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
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悠悠宇宙永不休止地循回輪轉,自然界的陶冶育化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什麼力量能使宇宙萬物永恆運動呢?作者不能回答這個玄妙難側的問題,表現一種困惑和無可奈何的思想情緒。作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只有順乎自然,對於富貴榮辱全然不加考慮,泰然處置,無欲無求。有些人領悟不了上面的道理,結果是陷入利害得失糾纏之中而不能解脫。要隨遇而安,與世無爭。這次的良辰會聚,應該縱情歡樂,逍遙自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