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前紗廠投產後,織坊用細紗織出李家精布,這種新布立即暢銷大江南北,甚至賣到了京師官宦人家裡。不過作為一個穿越者,李植的計劃極大,他要搶在韃子入關前成就一番事業,所以不敢怠慢。他要再次修建新的廠房添置新的織布機和紡紗機,把織坊和紗廠的規模擴大一倍。
李植要把織機和紗機的規模,都增加到了八百臺。
有了八百臺紡機和織機,李植的紡織工廠產量就要達到一個月三萬匹。雖然說太多的棉布產量會衝擊地方上的紡織小民,但是李植的紡織工廠如今規模還不是很大,市場還能承受。而且李植的銷售依託天津大棉商董家,而董家的銷售渠道遍及長江南北,銷售分散到大明各地,這樣一來,李植的三萬匹布這個數量就不顯得很大了。
比如說,四月董家銷售到京師的李家精布大概是兩千匹,不足京師棉布需求的十五分之一。除非李植再把紡織工廠擴大幾倍,否則對單地紡紗織布的百姓來說影響不大。
除了擴大織機紗機規模,李植還添置了一百七十臺軋花機來給棉花脫籽。明代的軋花機是黃道婆從崖州黎族學來的,技術上領先於西方,效率頗高,李植一時間也不準備再設計更復雜的軋花機了,就直接在紡織工廠裝備了大明的軋花機。
有了這些軋花機,李植就可以直接利用粗棉生產精棉布,可以不再買脫籽棉花而是直接從董家購進便宜的粗棉了,又省去了被董家賺取一層買賣差價的利潤。
提高的紡織效率和節省的買賣價差都在為李植賺錢,李植預估了一下利潤:算下來,再次擴大後紡織工廠開工後,大概每個月能為李植賺取八千兩的利潤。這麼高的利潤,足夠李植髮展其他方面的事業了。
五月上旬廠房蓋好後,李植就開始招募人手,要招募九百七十名工人。
這樣規模的招募,放在天津衛都是大事了。如今“城東李家”的名聲是打出去了,天津衛的人都知道李家用人的福利十分優厚。報名面試的那一天,不但沒有差事的失業人員來了,一些有工作的低收入平民也來了,三、四千人擁到紡織工廠外面,把紡織工廠外面的十幾畝空地都站滿了。
李植給這些人排好號碼登記入冊,讓他們分批來面試。
李植已經不可能靠自己來面試這些人了,他把李興、鄭開成、李老四、鄭元、李道等管理人員叫上,在紡織工廠的會議室裡擺出了十張面試桌。李植給這些面試官統一了要求,就是透過面試確定應聘者的素質,最後錄用那些老實本分的——只有老實本分的工人才能令人放心,守衛李植的產業和秘密。
三天後,所有的面試完成,李植順利招募了近一千人。加上這一次新招募的人手,李植僱傭的工人和家丁已經達到近兩千人。
到了五月中旬,新的織機和紗機也製造好了,擴大的產能就開始生產了。
天津衛城裡商賈多產業少,並沒有南方那樣的大工廠,說起來李植已經是天津數一數二的大僱主了。
李植僱傭的這些人,直接拉動了天津的經濟。
李植給的月錢充足,又三餐有肉,一個月在每個職工身上花費的銀子要三兩五錢。算起來,李植一個月要花七千兩銀子在職工福利上。這些銀子到了職工手上又要消費出去,購買各種商品和服務,自然就會拉動當地的種種產業。
天津雖然是個南北商業重鎮,但人口也只有十萬人不到。一下子多了兩千個高消費能力的工人,經濟自然會繁榮不少。那些賣米麵的糧食商人、賣肉的屠夫、賣布匹的布商、賣油賣菜的攤販、燒鐵做鍋的鐵匠、燒製陶器的陶工、裁製衣服的裁縫、酒樓賣酒的老闆、勾欄唱戲的優人、甚至妓院裡賣笑的娼妓,各行各業,生意都好做了不少。
李植的職工們有錢了,其中不少人增加了子女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