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拆招 (第3/3頁)
肉末大茄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末年,和大明、大清也不是一個概念。
“可!”楊琦聞言大喜。
……
半月後,朝廷起復田晏為使鮮卑中郎將,正式開啟北伐鮮卑之戰。
按照計劃,使鮮卑中郎將田晏領兵一萬,自雲中郡出兵;使匈奴中郎將臧旻與南匈奴單于一道領萬餘匈奴騎,自雁門出兵;護烏桓校尉夏育領兵一萬,自代郡出兵。
三路大軍,共計三萬餘人。
當然打仗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當由役夫用騾馬運送糧草、物資先往三郡,接著才是各營集結、開拔。
無論糧草,還是大軍,都需要時間,這準備時間大概需一至兩月。
這便意味著,戰事真正開打也要到七八月份。
所以鮮卑必然會有所應對,就看屆時雙方將領如何排兵佈陣。
在戰事開啟不久,楊明便收到詔令,命他為假司馬,與田晏一路。
假司馬,若本部無司馬,則假司馬代司馬之權,若有司馬,假司馬便為司馬佐官。
楊明的情況,顯然屬於後者,有名,但無權。
詔令一下,楊賜便上書進言,以楊明不曉戰事為由,請以他人代之,天子不允,言:楊明為真英雄,為國出戰當仁不讓。
楊賜無奈,便再進言,望以楊明為別部司馬,自行募兵,劉宏應允。
因為時間緊迫,在得朝廷允許後,楊明便迅速在雒陽開始募兵,王氏兄弟為其左右手。
一時間,三河應徵者無數。
察舉制能察舉的畢竟是少數人,不乏有志有才卻無機會之人。
若換做平時,讓這些人從軍他們自然是不樂意的,畢竟世家子弟,不愁吃穿,誰願意拿命去搏軍功?
還不如在家等察舉或徵辟機會。
但楊明募兵,那意義就大為不同。
楊明如今為士人最耀眼之新秀,一舉一動牽引萬眾目光。
而光,能照拂身邊之人。
若能跟隨楊明一同出征,那不比在家裡苦等更有機會?
幾日下來,應徵者竟已達三四千人。
其中除良家子外,竟也有不少寒門子弟。
於他們而言,動機更加簡單,能建功立業最好,就算不能,也和楊明有了聯絡,出頭機會便多了一分。
楊明並未應者皆招,而是以體型、弓馬嫻熟、品性等為要求,從其中遴選出五百人。
吳起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
不過在選人之後,他卻馬上遇到另一難題。
他去武庫領取裝備之時,武庫令回覆:武器不缺,但甲冑只能提供四成。
且管理馬匹的太僕也告訴他:此時雒陽及周邊馬場已無馬。
有馬為騎兵,無馬便是步兵,區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