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漫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4年春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引起的反響已經從城市輻射到全國大部分的鄉村角落,儘管楊市鎮也時常受海風侵襲,但改革開放的春風並未像喚醒其他沿海城市的人們那樣,最先給這裡帶來更多的清新氣息,空氣中依然瀰漫著亙古存在的溼鹹的海風氣息。鎮子裡大部分村莊人均不足五分田,依然缺吃少穿,低壓電器對鎮裡大部分村民來說更是神秘的事物,青壯年甚至十七八歲的女子都遠走他鄉,做泥瓦匠、木匠、鞋匠來謀生。
鎮西柳南村木匠楊柳根家裡,一場簡陋的拜師宴正在舉行,六十瓦的白熾燈散發著昏黃的光,不寬敞的堂屋內,被木料佔據三分之一,用廢舊木料釘做的小方桌擺在中間稍偏的位置,桌上已經擺上地菜皮炒雞蛋、蝦肌溫州當地用蝦子磨碎後加鹹鹽做的蝦醬拌青菜、青瓜海蜇皮、豌豆芽炒肉絲,四碟時興菜餚。堂屋的後牆上貼著木工祖師爺魯班的畫像,靠牆的條案上放著楊柳根自己雕刻的已經過世的父母的牌位。
50歲的楊柳根在西側小凳子上正襟危坐,在鎮中學教書的楊柳方的班主任柳文才老師作為本場拜師宴的見證人,端坐在東側;楊柳方的阿爸楊柳水在下首作陪。楊柳根的老媼楊市鎮對老婆的稱呼和女兒柳霞還在屋外一處用毛氈和木板搭的廚房忙碌著做酒燉老鴨湯。此刻,15歲的楊柳方低著頭,侷促的站在阿爸的一側,偷瞟菜餚,聞著香味,默默吞嚥著口水。三個大人在聊著天,似乎誰也沒注意楊柳方這個有點卑微的小動作。
“公社儘管楊市鎮區劃1984年已經調整為鎮,但老一輩的人依然習慣性的稱公社張垟楊市鎮下屬村,新開了一家纏線圈一種方形的低壓變壓器的廠子,每月要100個運輸木箱,我這忙不過來,柳方過來也行,慢慢學吧。”楊柳根慢悠悠的說。
“唉,柳方這孩子挺聰明的,不是家裡困難,好好考一下高中,繼續讀書也是有出息的。既然決定了來柳根叔家學手藝,那就好好學,幹一行愛一行吧。”柳文才接話說。
“謝謝,唉,眼看柳方一天天大了,我也沒能力再供他去樂清住校讀高中了,得讓他學個吃飯的手藝。柳根哥,我就把柳方交給你了,不聽話,你該打打該罵罵,別留情。”柳根水怯懦的說。
楊柳根的老媼這時把燉好的鴨湯端上來,擺在小方桌中間。從柳根的背後走過去,在條案的下方拿來火盆,放在門檻裡側,點上一疊已經準備好的黃裱紙,黃色的火苗伴著青煙瞬間在盆內跳躍。
“過來,柳方,給祖師爺,還有你師爺和奶奶磕頭。”
柳方跟著柳根走到門檻外,按照阿爸當地對父親的稱呼在家裡教導的,在柳根後面跪下,磕頭禮拜。
起身後,柳文才已經用紅盤端來三杯白酒。走到柳方跟前,說到:“柳方,來給你師父、師孃敬酒。”柳方怯懦的依次接過酒杯,跪下後雙手遞給師父柳根和師孃,看著師父和師孃喝下酒後,虔誠的磕下三個頭。師父虛扶一下柳方,讓站到跟前,再遞過來一個墨斗作為回禮,這個簡陋的拜師儀式就算完成了。
柳根的女兒,在鎮中學讀初二的柳霞,此刻在父母身旁偷笑,柳方一抬頭剛好看到,瞬間羞紅了臉。
那天柳方很晚才攙扶著醉酒的阿爸回家。柳方從此以後就跟著師父柳根學習木工手藝。
楊柳方出生的柳南村,坐落在楊市鎮西,不像鎮南臨海的村子,鎮西距離海岸較遠。為了防禦每年臺風及其所帶來的暴雨排水所需,這裡河道溝渠縱橫,初生蓬勃的柳和這裡世世代代居住的村民一樣,在岸邊盤根錯節,開枝散葉,把幽靜的江南山水營造的更加旖旎,穿過柳樹枝葉的陽光細膩柔和,和飄搖的柳樹一起,守護著這一方水土。也因此,這裡的木料大都為柳木。
春去秋來,草長鶯飛,漫天的柳絮也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