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雷影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行。張、鄧二人拜別孔明,回東吳去了。
再說吳王見張溫入蜀未歸,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忽然近臣奏報:“蜀派鄧芝同張溫入國答禮。”吳王召他們進來。張溫在殿前跪拜,詳細陳述後主、孔明的品德,表達希望永結盟好的意願,還說蜀主特意派鄧尚書來答禮。吳王大喜,設宴招待。吳王問鄧芝:“如果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天下太平,二位君主分治天下,不是很快樂嗎?”鄧芝回答:“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果滅魏之後,不知道天命歸於誰。但做君主的各自修養品德,做臣子的各自盡忠,戰爭才能停止。”吳王大笑:“您真是誠懇啊!”於是厚贈鄧芝送他回蜀。從此吳、蜀交好。
卻說魏國的細作探聽到這件事,火速報入中原。魏主曹丕得知後,大怒道:“吳、蜀聯盟,必然有圖謀中原的意圖。不如我先去討伐他們。”於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議起兵討伐吳。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經去世。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廣人稀,想要用兵,沒有什麼好處。現在的計策,不如養兵屯田十年,糧食充足、兵強馬壯之後再用兵,這樣吳、蜀才能被攻破。”曹丕發怒說:“這是迂腐書生的論調!現在吳、蜀聯盟,早晚會來侵犯邊境,哪有時間等十年!”當即傳旨起兵討伐吳。司馬懿奏道:“吳有長江天險,沒有船不能渡過。陛下必須御駕親征,可以挑選大小戰船,從蔡、穎進入淮河,取壽春,到廣陵,渡江口,直接攻取南徐,這是上策。”曹丕聽從了。於是日夜趕工,造了十隻龍舟,長二十多丈,可容納兩千多人,又準備了三千多隻戰船。魏黃初五年秋八月,召集大小將士,令曹真為前部,張遼、張 、文聘、徐晃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曄、蔣濟為參謀官。前後水陸軍馬三十多萬,擇日起兵。封司馬懿為尚書僕射,留在許昌,凡國家大事,都由司馬懿決斷。暫且不說魏兵起程。
卻說東吳的細作探聽到這個訊息,報告給吳王。近臣慌張地奏報吳王:“如今魏王曹丕,親自乘坐龍舟,率領水陸大軍三十多萬,從蔡、穎出發入淮,必然取廣陵渡江,來攻打江南,非常厲害。”孫權大驚,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顧雍說:“如今主上既然與西蜀聯盟,可以寫信給諸葛孔明,讓他起兵出漢中,分散魏軍的勢力;同時派遣一名大將,屯兵南徐來抵禦。”吳王說:“非陸伯言不能擔當此任。”顧雍說:“陸伯言鎮守荊州,不可輕易調動。”吳王說:“我不是不知道,只是眼前沒有能替代他的人。”話還沒說完,有一人從班部中站出來說:“臣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願意率領一軍抵禦魏兵。如果曹丕親自渡江,臣一定活捉他獻給殿下;如果他不渡江,也能殺掉大半魏兵,讓魏兵不敢正視東吳。”吳王一看,是徐盛。吳王大喜說:“如果有你守衛江南一帶,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於是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的軍馬。徐盛謝恩,領命而退,立即傳令讓眾官軍多準備器械,多設定旌旗,用來守護江岸。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說:“今天大王把重任交給將軍,想要打敗魏兵活捉曹丕,將軍為什麼不早點發兵渡江,到淮南之地迎敵?等到曹丕的兵到了,恐怕就來不及了。”徐盛一看,是吳王的侄孫韶。孫韶字公禮,官授揚威將軍,曾經在廣陵防守;年輕氣盛,非常有膽量勇氣。徐盛說:“曹丕勢力強大,還有名將做先鋒,不能渡江迎敵。等他們的船都聚集在北岸,我自有計策破敵。”孫韶說:“我手下自有三千軍馬,而且我非常熟悉廣陵的地勢,我願意自己到江北,和曹丕決一死戰。如果不勝,甘願受軍法處置。”徐盛不同意。孫韶執意要去,徐盛就是不肯,孫韶再三要求。徐盛發怒說:“你如此不聽號令,我怎麼能指揮其他將領呢?”喝令武士把孫韶推出斬首。刀斧手把孫韶推出轅門之外,豎起了皂旗。孫韶的部將飛報孫權。孫權得知後,急忙上馬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