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漢行政體系的主要特徵是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總攬行政;太尉有時也稱大司馬或大將軍,總攬軍權;御史大夫一般視為丞相的副手,主管察舉人才;九卿則分管九個具體業務部門。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直線矩陣式組織結構,但丞相、太尉職權太重,很容易架空皇帝。漢代的社會基礎也支援權臣篡政,雖然秦漢走出了嚴密的世襲貴族社會,但門閥仍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漢初的重新分封便是對先秦分封建國制度的一種妥協。雖然法理規定所有國民都是屬於國家(皇帝)的公民,但中國的人口規模也決定了皇帝不可能直接管理每一個人。漢代門閥貴族可以以血緣為紐帶,形成家族利益集團,透過大量佔有正式組織‐‐朝廷的官位,在其內部建立起強大的非正式組織‐‐家族勢力。當這個非正式組織的勢力超過了正式組織勢力時,便形成篡權;超過勢力和道義總和時,便可以篡位。
而對地方的管理,自秦漢廢除分封以來,中國的公共管理者便孜孜不倦地追求著一個目標‐‐實現中央對地方的全權管理。秦朝郡縣制是人類公共管理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步,漢襲秦制,並在中央和郡兩級之間增設了州這一級,全國共分十三個州,更符合國土和人口規模的實際。州的長官稱州牧,多數時候中央還會派出刺史,監督執行該州的行政權力。刺史不對轄區擁有任何獨立主權,只是中央派駐在地方的管理者,體現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轄。但由於交通和通訊的落後,地方難免會形成相對獨立,而身居刺史職務的人利用貴族門閥的非正式組織,趁機培植私人勢力,形成地方上的事實獨立。《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刺史們展現事實獨立勢力的大劇,最終導致漢帝國的事實分裂,直至終結。
正是由於中央和地方官制上都還存在著時代無法避免的根本缺陷,皇帝的權力一點一滴地流失到權臣手中,最終走到內有權相專權、外有刺史獨立的地步,也就到一個朝代終結的時候了。不過客觀地說,漢朝四百多年的決策執行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人為失誤,只是經歷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漢朝的卓越貢獻在於第一次奠定了穩定的中華帝國,從此一個從形式上和思想上都高度統一、形神兼備的漢民族登上了歷史舞臺。後人無論分分合合,都始終保持在這個相對固定的框架之內。所以,漢文帝不僅僅是漢朝的太宗,也是整個中華帝國的太宗。他手中握住的不僅是劉漢一家一姓之龍頸,他定下的方向更成為中華民族前進的總體指標。
此之謂‐‐漢並天下!
第四篇 魏晉南北朝‐‐一筆風花雪月的爛帳
茶几上擺滿了杯具
有人說,把秦二世和漢文帝放在一起比,不厚道。其實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他們確實沒什麼可比性,無非都攤上個二世主之名。但豈止是漢文帝,後面還有唐太宗呢‐‐我是說連唐太宗都要被其他太宗比得自慚形穢、無地自容而連滾帶爬跌回棺材,羞辱一下你胡亥小朋友又算多大回事兒呢?
所謂魏晉南北朝,有人說這個時代是真名士自風流,既有祖逖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的豪邁長歌,又有王羲之的龍飛鳳舞和陶淵明的淡泊明志;還有曹劉一起青梅煮酒論英雄,燙一壺杜康,聽一曲《廣陵散》,然後和竹林七賢一起去……去幹什麼?去濫交麼?這根本就是一幫爛人,文人無行的鼻祖,他們所謂的釋放人性,其實就是西方的縱慾主義,爛到極端。秦二世是歷史長河中一個小小的杯具,而這個時代哪裡才只產生一個杯具?簡直就是一個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
古語有云,讀史到淒涼處,不忍卒讀。現在我就是這種狀態,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