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夜泊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住滿清鐵騎。退回北京不過三日,李自成匆匆舉辦過即位大典,焚燬宮殿城樓,便率軍西撤,大量百姓隨之一併西逃。】
【沒過幾l天,清軍緊跟著就追了上來。】
【先是在慶都,飢疲交困的順軍被清軍追兵所敗,損兵折將,只能繼續南撤。繼而在真定,雙方再次交手,順軍再敗。直到順軍退守山西,這場追擊才終於作罷。】
【而北京城裡,儼然再換新主。】
【多爾袞打出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又對大明官員多有優容,盡數官復原職,還將舜筠分配給百姓的田產通通歸還給縉紳地主,頓時獲得大量漢人縉紳的擁戴。】
【正如此前所言,他們毫不猶豫地背棄了自己的民族,跪倒在滿清皇帝的腳下。為了自身利益,不惜迫害底層漢民百姓。反正他們從來就沒將漢民百姓視為同胞。】
【北京只是一個開始,大順統治區,本已投降大順的縉紳紛紛發動叛
亂,導致大量大順軍官在毫無防備中慘遭殺害,他們麾下的大順軍隊自然就隨之瓦解……大順政權原本大好的形勢迅速急轉直下,李自成只好先扼守潼關,磨刀霍霍反攻滿清。】
【然而,一切已經太遲了。從清軍入關開始,大順就逐漸步上了一條不歸路。】
虛幻的地圖上,象徵著大順的地盤越來越小,反倒是被清軍覆蓋的地盤越來越大。
明末的百姓心亂如麻。
大順的支持者們痛心疾首。
“闖王這就要敗了嗎?”
“不,闖王不會敗的!闖王來了不納糧,他答應了要帶俺們過上好日子呢!闖王怎麼會敗呢?一定不會的!”
許多人至今都不能接受滿清入主中原的現實,也不能接受闖王李自成的失敗。
——他寄託著千萬百姓改變命運的希望。
“對,闖王一定能把這群蠻夷趕出去!”
【潼關失守,陝西淪陷,就連大本營西安都被迫放棄,只能向河南轉移……不斷的失敗讓大順軍隊計程車氣跌落到谷底,又在河南之地與清軍追兵交鋒八戰八敗,李自成沒有心灰意冷,與明廷抗爭十多年的經歷磨礪出他不屈不撓的性情,抵達襄陽後,他拒絕了屬下固守的建議,抽調當地駐兵,加上自己帶來的十三萬軍隊,合計二十萬大軍,欲奪取東南,繼續抗清!】
【——這一冒進決策為他帶來了慘重的失敗,大將劉宗敏以及李自成的兩位叔父都被俘虜,慘遭殺害。軍師宋獻策與昔日大明降將左光先,卻在被俘後選擇降清。丞相牛金星更是趁機不告而別,不知所終,不久後,其子牛佺選擇了歸順滿清。】
水鏡之外的眾人再也忍不住嘆息。
“唉,李自成大勢已去!”
大將遇害,軍師投降,丞相跑路,上層都已如此,底層士卒還有什麼信心與鬥志?
“大順建立日短,官員本就良莠不齊,政權本身亦不穩固……”漢文帝劉恆還算公道地評價道,“若是李自成有足夠的時間,穩定大順統治,招攬天下賢才,再與清軍交戰,勝負或許便截然不同。”
——奈何,滿清沒有給他這個時間!
更何況……
“宋獻策、牛金星?這都什麼歪瓜裂棗!”
只看歷朝歷代開國功臣,漢高祖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明太祖身邊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和李善長,唐太宗身邊的文臣武將更是凌煙閣都排不完,而李自成呢?
不說能力就說品行吧,劉宗敏好歹奮戰到死,姓宋與姓牛的又是什麼玩意?
身邊人才奇缺、手下叛徒遍地,面對的又是滿清最精銳的鐵騎與多爾袞這樣的人物,江山都沒坐穩的李自成焉能不敗?
【永昌二年五月,準備繼續抗清的李自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