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從大馬士革去開羅的途中,他聽說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城市竟遭至難以置信的毀滅性破壞,出於對地質學知識的求知慾,一種難以遏制的好奇心驅使他奔向這座自12世紀以來少有或者說根本沒有歐洲人涉足過的城市。他在日記中寫道:&ldo;我因此試圖達成一個目標,來表示對亞倫(《聖經》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尋找谷地盡頭的亞倫墓。&rdo;這裡所說的谷地就是傳說中被群山包圍的佩特拉。不知是偽裝術比較得當,還是運氣比較好,他竟然未受任何傷害便到達了佩特拉城。千年古城終於重見天日,貝克哈特成為第一個證實傳說中的佩特拉尚還存在的西方人,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此後,許多人慕名而來,只是要多加小心。到了20世紀,此城終成旅遊寶地,遊人紛紛來此採風。
當遊人們置身奇景的喜悅溢於言表之時,考古學家們卻還在思索著:佩特拉為什麼被遺棄?即便它失去了對商道的控制權,仍然可以倖存下來,那麼為什麼它又沒有倖存下來呢?
據分析,導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災。公元363年,一場地震重擊了佩特拉城,許多建築淪為廢墟,房屋的主人們無能力或者無心思將它們修復。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嚴重地震。也許這次地震震塌了拜占庭教堂;隨後教堂又受到震後蔓延全城的大火襲擊,羊皮紙卷也就在火災中被毀壞了。
這一解釋並不令人滿意,為什麼許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災之後重建,而佩特拉卻不能呢?1991年,一群亞利桑那的科學家們在《貝冢》一書中給出了答案:環境惡化是導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佩特拉貝冢,發現在早期的納巴泰人時代,橡樹林和阿月渾子林遍佈佩特拉四周的山地;然而到了羅馬時代,大量的森林消失了。人們為了建房和獲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區衰變成為灌木林草坡帶;到了公元900年,這種衰退進一步惡化,過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這個地區遂開始逐漸淪為沙漠。當周圍的環境再也無法為龐大的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時,城市就徹底消亡了。
佩特拉帶給人們的疑惑還遠不止此。為什麼要修建一座這樣的城市?它又是如何修建的?它有什麼用途?有人猜測,納巴泰人繼承和吸收了早期居民的風俗習慣,公元前3世紀定都佩特拉後,在岩石中開鑿建築物成為一種風俗。一些學者認為這些建築是當時納巴泰人從峭壁的頂端開始向下鑿刻而成的,是用來給國王、武士或官員作墓穴的。他們相信該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國王們視為神靈,把他們的陵墓視為神廟。
然而,這些都僅僅只是猜測。佩特拉就像一本只翻開了幾頁的書,謎團重重,有待人們耐心地、細心地去品讀,去感悟。
己的歷史坐標西臺文明之謎(1)
與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文明相比,西臺文明似乎顯得單薄了些。在漫長的歲月裡,它的名字鮮為人知,只在《聖經&iddot;舊約》裡留下些許零星的記載,後世的人們甚至懷疑它的真實存在。
人類文明演進至今,歷史的責任感不時地催使史學家們尋根究底,追溯源頭。當我們陶醉於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輝煌燦爛的古希臘羅馬文明無窮的魅力之中時,可曾想起在這些古
老文明之間架設溝通橋樑的人們。沒有他們,人類的文明將是另一番模樣。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的西臺人,就是其中之一。
西臺人沒有留下多少自己首創或獨創的文化成就。在文學上,他們的成就主要是神話,但其中許多是根據古代蘇美爾人的創世和洪水傳說改編而成的作品。西臺的宗教也照搬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多神崇拜。宗教活動包括占卜、獻祭、齋戒和祈禱,不具備倫理意義。西臺人用帶有自己特色的楔形文記述自己印歐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