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實用教學 (第1/2頁)
老麻花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一處偏遠但不被瞭解的城市,以往的管理者對它的瞭解僅有十分之一。
這其中的因由,或者是他們故意隱瞞,亦或者是歷代上位者無心認可這偏遠之地的價值。
但徐思雨只關注這一城,她整理出來了——樂州不窮,至少從物質條件上來看。
三山圍,三河繞,木石沙礫無一或缺;礦資源更是豐富得超過了徐思雨的想象,不僅有金礦、鹽井、過往還有鐵礦山、石炭開採的記錄,而這些記錄顯示的儲量應該還未被採絕,他們的停產全是改朝換代的原因,光是把礦產生意做起來,也會是一筆了不得的進賬。
從人手分配上看,徐思雨短期打算把被屈承正糟蹋了十年的鹽井恢復出來,依次再慢慢開放與民生和治安相關的煤礦和鐵礦。
至於被平翔心心念唸的金礦,徐思雨反而不是很在意,這就是錢而已,她不缺啊!
人有事做,田有糧收。
徐思雨管理樂州城一年,樂州不缺糧、不缺鹽,甚至糧價還是全大明最低——一石僅需四百錢,比常嘉府的售價低了四成。
再者,少有所學,老弱有養。
短短一年,樂州已經從一座“苦勞”之城,轉變為“樂居”之城。
樂州人親身感受到了,也越來越投入在樂州的建設之中。
城市發展的良性迴圈構建起來,徐思雨見證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火熱追求,第二步改造就提前籌劃起來。
四月初二,格物學院,土木班開展一季度設計彙報。
城主府指名會到場旁聽。
三個月前,徐思雨來主持開學典禮時,土木班師生討好又婉轉的問她想要木雕石刻,徐思雨就知道他們錯誤理解了她這個城主的喜好,以為她跟一般的達官貴人一樣,愛裝飾、愛門面。
徐思雨提示了他們,“逸民”是她寫給樂州定的城市發展目標,也是她開展所有這一切的最終目的。
徐思雨不光想她自己過得舒服,也想她的人也有安逸的人生。
她的樂州,錦上添花的裝飾之物可有,但她更希望她養出的匠人將他們的精工用在實際利於民生的地方,所以她乾脆的佈置了相對明確的課題——水利工程。
樂州三水,一水有錦成府上游工程李家堰調控,而發於羌族控制的高山之地的二水因為地貌落差和地權問題,沒有管理。
沒有管理,便有水患之憂。
徐思雨從樂州縣誌上看差不多每隔四五年便有一次大水,每一次漲水都都淹掉大半個南郊田地,猛水時甚至會有水灌進南城的景象。
按規律推測,下一次洪水來還有兩三年時間。
徐思雨不想只是等著洪水來了再救災,徐思雨想預防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她的府臣都水主事在思索,而土木班在研究課題時,也必須考慮這個因素。
此次她帶著府臣專程來聽取土木班的彙報,既是檢驗一下學子的學習進度,另外,徐思雨也期盼這些稚子能展現出不從於教條、天馬行空的想象,啟發一下城主府裡知識儲備滿溢但缺靈動的腦袋。
可惜……
“呵呵,‘深淘灘、低作堰’,這些學子才作了三個月,已有這番見解,已是不錯了。”
都水主事曾子昂見徐思雨的面色不虞,猜出她不滿意這些孩子的彙報,試圖緩解現場沉悶的氣氛。
“曾主事,真覺得很好嗎?”
徐思雨脫口而問,完全不掩蓋她的失望。
一個個都來給她背理論,再學下去,不又是一群死腦筋。
她從座中站起,左右遊走,一步伴一句她的評價。
“你們把李家堰的原理背得很熟,可曾問過,為何錦成府在樂州上游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