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誤打誤撞 呂一鳴涉足報告文學 (第1/2頁)
鴻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篇題為《時代在車輪上奔跑》的報告文學,發表在《光明日報》上,作者是呂一鳴。他文字犀利卻也不乏幽默感,圖片攝影也是自己擔綱,此文一時間被各大報紙爭相轉載。
邱楓手上拿著一份《青島日報》,仔細地研讀著呂一鳴的文章。幾次想給呂一鳴打電話,但都剋制住了,她正在青島的家裡,坐在藤製的搖椅上。自從呂一鳴來過一次,她常會回到這座陳舊的民國建築裡來。她自己把牆壁都粉飾了一遍,在牆上掛起了世界地圖,中國地圖。還做了些鏡框,把在洛杉磯拍的照片掛在牆上。做這些的時候,她都在想:呂一鳴,你還會再來嗎?現在你在幹嘛呢?是不是在想我?她時常取下鏡框,對著相片上的呂一鳴努努嘴,甚至親吻相片中的呂一鳴。也會捫心自問,呂一鳴愛自己什麼呢?
邱楓從搖椅裡站起身,走到窗前,向窗外望著,一條柏油路在這座民國老宅前面彎了一下,像是一個箭頭給路人引路一樣。她轉回頭,光線迷離地掃射進屋內,就是在這裡,呂一鳴坐在沙發上和自己討論著文學,寫作。
記得自己對他講了作家班裡學生的話:“等到退休了,閒得沒事,再來讀文學。”現在看來,文學並非那麼無聊,它是有戰鬥力的。不過,先有實踐,再談文學,也許更好。她又拆開黃老闆寄來的最新一期的《北大邊緣人》。她翻開看了,幾乎被呂一鳴的文章包版了,圖片比報紙上的多了許多,還都是彩印的。
她感覺自己有胃口了,又想做些吃的了。她一邊給自己做飯,一邊想著,既然自己是邊緣人,可以繼續為《北大邊緣人》寫稿啊。於是,她開始動筆了。
忽而,她停住筆,想到一個問題。山大威海分校有全國高校不多見的天文臺,科技氛圍很濃。她想採納朋友的建議,放棄中文系系主任的職位,到威海分校的東亞學院謀個職位,多參加些與經濟活動相關的實踐。博士不再進修中文,改學市場營銷,她不禁被自己的想法激動不已。
她想把這想法立即告訴呂一鳴,似乎這時才意識到,總是呂一鳴一有想法就找自己,我卻很少去找他。這時她的手機上收到了呂一鳴的簡訊:姐,求你件事,再給《北大邊緣人》寫點兒稿子吧,快堅持不住了。我在北京呢,想去山東看你,你在威海還是在青島?她回通道:在青島,來吧,我等你。正好有事跟你說。
總說:知識就是力量。有學歷卻總喊著“英雄無用武之地”,該是怎樣的窘境。像呂一鳴這樣,“不學無術”卻總喜歡“搞事情”的人,被人譏諷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了。
八十年代中期,國內的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美政治關係也在世界風雲變幻中,有著微妙的變化。自戈爾巴喬夫上臺,由於中蘇關係轉好,中美關係也有了向好的跡象。亟待發展經濟的國人,希望引進美方的資金與先進技術,合資企業應運而生。北京,作為共和國的政治中心,自然首當其衝。
原來生產北京吉普212 的北京汽車製造廠,最先贏得了美國車企的青睞。然而,合資談判一談就是四年,這讓注重效率的美國佬既震驚又無奈。為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他們煎熬著,堅持到合資協議簽訂。開啟一個上億人的市場讓美國佬興奮,同時他們也被東方文化薰陶,濡染,困惑。
當呂一鳴看到北汽大切諾基的廣告,立刻給老同學,在北汽服務公司上班的謝建華打去了電話。但他從電話裡聽到的卻是一肚子的委屈。
“唉,別提了。跟你說你都不信。外資用幾十萬改造廁所,我們廠裡的人都氣瘋了。說不如把錢分了。結果你猜怎麼著,人家人盯人防守,一個人管理幾個廁所,愣是把我們之前那些臭氣熏天的廁所改造了。別說,像是高階酒店裡的一樣,上檔次。可扛不住這幫人造啊,沒多久就毀得不行。現在矛盾升級,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