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偷地讓人逐漸邁向死亡,甚至還會讓人體產生突變。或許描繪出這些特點的經典之作,就是本多豬四郎執導的《馬坦戈》(注19)吧?該片利用受到放射能汙染的香菇這種小道具,露骨地將利己主義呈現給觀眾欣賞。
還有《原子怪獸》的原作者雷&iddot;布萊伯利(ray bradbury)也針對這個讓人感到喘不過氣的年代創作了《華氏四五一度》(fahrenheit 451)。小說描述一個禁止閱讀、一旦發現書就燒毀,並鼓勵舉發持書者的陰暗未來世界。後來這部小說由法國導演楚浮(franis truffaut)拍成電影,可以看到消防員恰如其名(firean)地負責焚毀書籍,而人們為了讓書籍內容逃過消防員的魔手,只能將每一本書的內容牢記在大腦,拼著命地也要把前人的思想儲存下來。這種劇情幾乎是在影射美國的紅色恐慌。
還有《哥吉拉》的芹澤博士,他苦惱的根源來自於畏懼腦中的情報被人所奪取。他擔心一日一被當權者知道氧氣破壞劑的秘密後,絕對會拿來當作現成的武器。當尾形說:「只要你不將秘密公開,這種科技就不會被當成殺人武器。」芹澤博士便告誡道:「人是很脆弱的。」他同時也告訴惠美子,如果強迫使用了這種武器,「我就打算以我的死亡,來消滅這個科技。」換言之,他打從一開始就想要以自己的死亡來守護秘密。在《哥吉拉》上映前的一九五三年,美國發生了羅森堡夫婦將核子情報洩漏給蘇聯,後來他們以間諜罪名被美國判處死刑。由此可見,取得對手的核子機密便是冷戰時期的間諜戰要務。因此芹澤博士的煩惱並非沒有道理。
但因為美國內部的政治鬥爭,所以檢舉間諜的獎金金額受到大幅度的限制,而共和黨黨員和麥卡錫對這種發展也表達出強烈的不滿。而一九五四年愛德華&iddot;默羅(edward urrow)傳頌至今的cbs電視節目,也阻止了「紅色恐慌」的蔓延(注20)。另外,愛德華&iddot;默羅也因為節目的關係,而在一九五四年時成為「紅色恐慌」的攻擊目標。雖然在一九五七年隨著麥卡錫的死亡,紅色恐慌的腳步終於劃下休止符,不過在這個時期拍攝的《哥吉拉》多少還是被麥卡錫主義影響。還有在《哥吉拉》上映的該年,描述隱形男子帶來恐怖的電影《隱形人》也同時上映,這樣的情形絕非偶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