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秋回到寢室,發現任斌沒在,陶焱坐在桌子前,正操作著電腦。
平常這個時間點,都是任斌在玩電腦,陶焱在外面浪,今天卻反過來了。
“你怎麼回來的這麼早,”陶焱抬頭瞅了一眼許秋,打趣道:
“看你們在材一那樣子,我還以為你今天要夜不歸宿呢。”
“你想多了,我們就只是去吃了個晚飯,”許秋解釋道:
“海強麵館,你有去過嗎。”
“去過幾次,味道還不錯。”說完,陶焱還在上下打量許秋。
“任斌今天怎麼不在寢室待著,他去哪兒了?”許秋轉移話題。
“他呀,被他基友拉去打八十分了。”陶焱道:
“他們三缺一,本來我想去的,但我師兄剛剛給我打電話,臨時加了任務,就沒去成。”
“這樣啊。”許秋看了看陶焱的電腦螢幕,word文件,頁首處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說道:
“你還在弄基金專案嗎?”
“對啊,下午本來寫好了,發給師兄看,他又發現了幾個問題,讓我補充修改。”陶焱抱怨道:
“提交的截止時間應該是月底,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急著要。”
“這種基金專案的事情,不應該是組裡的老師,或者師兄師姐負責嗎,怎麼會交給你呢?”許秋問道。
“他給了我一堆中英文的資料,就是組內一年來的工作,然後讓我翻譯翻譯,整理一下,所以也沒太多的技術含量。”陶焱自我安慰道:
“新人剛加入課題組不就是幹著打雜的活嘛,再熬一熬,過一年我也混熟了,再有新人加入,應該就好多了,你們組的情況應該也類似吧。”
許秋心想,我現在好像已經不算新人了吧,而且還有學妹幫我做實驗,不過嘴上卻說道:
“嗯,我也差不多。”
聽到這句話,陶焱皺著的眉頭舒展了許多。
果然,他不是特例,大家都是新人,都要從打雜做起啊。
……
週六。
許秋閒的無聊,翻閱了一下研究生新生入學指南,這是他透過保研夏令營,擬錄取後,系裡統一發放的。
按照上面寫的,現在的獎學金政策,直博生上來的第一年,就要直接和博士生群體同臺競技,競爭國家獎學金。
擂臺上,除了直博生外,還包括博二、博三的老油條,以及剛碩博連讀轉為博一的老油條。
從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博三的老油條是競爭國獎的主力軍。
評獎的主要權重是文章數量和質量,也就是過去一年內的已發表/收錄文章的數量。
具體評分細則每年都不同,總之一區一作的分數最高,二作、三作也有分,只是分數略低。
統計週期是前一年的十月份到當年的十月份,文章有效期一年,過期作廢。
達到一定文章門檻的學生,會被邀請參加國獎答辯,一般是國獎名額的1-3倍。
再根據國獎答辯的情況,系裡經過討論,擇優選擇發放國獎。
裡面有沒有黑幕,許秋不清楚。
他只聽學姐說,很多博三學生會故意壓著文章不發表。
等到最後一年全部發表出來,然後攢一大波文章,衝擊國獎。
這種操作屬於正常操作,學校也不會管,畢竟什麼時候發文章是研究者的個人意願。
但學校會考慮碩博連讀的學生。
他們剛從碩士三年級轉為博士一年級,手裡一般有文章,本來在和碩士競爭,現在突然競爭對手變為博士了。
因此,學校允許他們把當年的文章留下來,不參評本輪獎學金,文章有效期延長